海口“百年管廊工程” 多项新工艺领跑全国

2017-06-14 230 0

  始于2015年的国家试点,让海口开启大手笔加速城市地下空间更新的新篇章。目前,覆盖城市西海岸、交通主干道、棚改区等的23条管廊已经全部开工,正逐步实现电力、通信、燃气、供水、污水等七类管线入廊。

  这是一场砥砺前行的自我革新,这是一座城迈向美好新的铿锵征途。多项领跑全国的创新工艺筑造“百年管廊工程”,在国家首批管廊试点中早已刻下鲜明的椰城印记,不仅托起了海口管廊人的光荣和梦想,也谱写了全体市民共享幸福家园的美好愿景,为海口人的“中国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决心

  誓叫城市换新颜

  “一期6条管廊完工后,我们立即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管廊建设,争取椰海大道管廊西延线早日成型。”海口地下综合管廊第三项目部党工委书记李果是第一批试点项目建设的亲历者,作为城市地下空间的“拓荒者”,筚路蓝缕,见证着长滨路、长秀大道、长滨十七街、海秀路、天翔路、海涛西路等近11公里长的管廊亮相,也见证着城市地下空间更新步伐的加快。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家推进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是统筹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举措。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4月,经住建部、财政部、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组成管廊试点城市专家评审组的多轮评审答辩,海口脱颖而出,名列三甲,成为国家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海口已初步建成部分管廊,实现水、电、气等管线入廊,列入试点计划的23条管廊已全部开工建设。

  本次地下综合管廊申报工作是国家第一次采用竞争性评审确定试点城市,给予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连续3年共12亿元的专项资金补助。海口市成为国家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也为海口城市建设和发展开启了全新的一页。如何能够抓住这次管廊建设机遇,顺势而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通过海口地下管廊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海口城市管理水平、加强海口省会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这是摆在海口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采用干支混合型与支线型相结合的形式。干支混合型为三仓和双仓断面,支线型为单仓断面。断面面积最大39平方米,最小7.5平方米。按照“能进则进”的原则,同时结合技术经济合理性,考虑容纳的管线有电力、信息、给水、中水、燃气、污水、新能源管等,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结合用地功能及管线专项规划,确定综合管廊示范建设区域。统筹新老城区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结合新城区开发、道路改造项目和中心城区棚改项目,确定综合管廊示范项目。符合片区开发计划,有入廊需求,建成后能尽快发挥效益。

  行动

  加快地下生态修复

  在海口专项规划中,三大组团和一个新城成为呼之欲出的综合管廊适建区。长流组团适建区包括西海岸南片区、粤海片区、金沙湾片区、长秀片区、南海明珠岛;美安科技新城和中心组团全部区域都是适建区;江东组团适建区包括新琼片区、灵山片区、临空经济开发区、桂林洋高校区和如意岛。

  为推进管廊建设,海口建立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核心,社会资本、管线单位共同参与的管廊建设运营模式。中铁四局海口市地下综合廊程指挥部党工委书记富腾表示,由政府与中标社会资本按比例出资设立PPP项目公司,负责PPP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据介绍,我市引进水务、燃气等管线单位作为股东,共同组建国有控股企业“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市级管廊公共事业企业平台,将全市管廊规划编制权、制度制定权等赋予管廊公司,为管线单位参与管廊建设管理提供了平台,为实现全市管廊项目统一规划、集中推进、统筹协调提供了机制保障。此外,通过采取“PPP+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模式确定社会合作方。政府方通过监理强化现场监管,委托第三方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过程规范。运营上,约定每公里综合单价付费标准,同时明确考评指标。

  “推进管廊建设,是加快城市更新重要内容。”市管廊公司负责人表示,我市在建成区结合棚改等推进管廊落地,做到“新区不欠账,老区快补上”。如盐灶片区地下管廊项目,采用“缆线型管廊为主、支线管廊为辅”的方案,有效解决了老区管廊落地难问题。

  创新

  多项工艺领跑全国

  试点开展以来,海口地下综合管廊持续进行技术革新,多项新工艺领跑全国,管廊试点项目被列为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根据管廊结构特点,将其科学拆分成外墙、中隔墙、顶板等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设计和生产,现场采用吊车等设备安装,通过后浇自密实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中铁四局海口地下综合管廊预制厂相关负责人丁昌明展示了双皮墙预制装配式管廊施工工法,通过应用该新工艺,降低施工成本,管廊施工有望提速至少20%。

   8日上午,在海口市椰海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现场看到,在位于地下11米处,10米宽的作业面上,施工方设置了双层四舱。据介绍,工程采取利用中央绿化带设计“双层四舱断面”,在解决施工作业面不足的同时满足了沿线管线的需求,系全国首个“双层四舱”管廊。记者了解到,根据地理水文条件,施工方持续进行技术革新,因地制宜采用了易安特复合材料模板替代木模板,增加了模板材料的周转次数,提升了混凝土浇筑质量,并在国内率先使用管廊内模台车技术,实现新型施工工艺的突破,管廊模板制作周期由2天缩短为2小时。同时,大力推广使用业内领先管廊预制装配工艺。
  市管廊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管廊试点过程中,实现全国首创的除了“双层四舱”管廊,还率先实现全国第一条燃气管线入廊,为全国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经验,获得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专家的点赞。
  恒心
  构建城市新格局
  不忘的是为民谋福祉初心,坚定的是矢志革新的决心。作为关乎城市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工程,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通过完善地下空间开发,筑牢城市发展的“里子”,有助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家园。
  “优化规划布局,盘活城市发展空间,构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新格局。”近日通过专家评审并公示的《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明确:海口至2030年将建成222.1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分近期、远期和远景(展望)进行。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给我市带来多重效益。
  从经济建设上来说,管廊运行管理费用较传统直埋方式节省36%的费用,管廊还消除了地上架空线,解决了道路上方的线路蛛网密布,使城市更加美观。此外,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不仅节约了城市用地,还促进了地下空间开发。管廊提供了良好的基本公共设施基础,使项目沿线投资环境得以改善,进而提升城市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此外,管廊建设还有多项社会和环境效益:减少了因道路开挖对城市交通的干扰,消减了交通、环境污染等影响;避免了重复开挖,可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率。管廊还可降低对我市空间的破坏,减少道路的杆柱和架空线,以及地面的各类井闸数量,保证了我市的整体风貌景观。管廊让各种管线的维保能力大大增强,延长了寿命;为各种管线的扩容、更新提供方便;管廊结构坚固,可提高我市的抗灾能力。
  正是因为推广包括管廊工程在内的PPP模式成效明显、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海口近日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享受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实施的在PPP项目以奖代补政策评审时予以优先支持等多项明确激励措施。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