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根打下去的桩都凝聚着情感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在翠亨新区挥洒汗水,描绘“中山的未来”

2019-04-24 378 0

   4月21日,翠亨新区中交二航局中山翠海道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工地。

  “当……当”,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山翠海道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三工区不时传出清脆的打桩声。

  4月21日,虽然是周末,但从翠海道起点到终点的沿线都是施工建设的场景。“目前,主要是进行项目前期软基处理,管廊真正施工时,现场会更壮观,估计最高峰会有700-800人进场施工。”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山翠海道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经理部项目总工、一级建造师赵志江介绍,这是二航局第一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也是二航局目前在建最大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工程建设期为3年,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利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更好地建成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中山翠海道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长约9.2公里,施工现场分为一、二、三、四工区。

  在三工区,记者见到了现场技术员包正勇。

  眼前的这位90后小伙子,去年大学毕业,市政工程给排水专业。在去年的校园招聘中,包正勇和其他三位舍友同时被中交二航看中,当年7月份便来到翠亨新区参与管廊项目前期工作。

  “我们这边分为东西两侧,东侧是管廊,西侧是道路,前期主要进行软基处理,现场有打桩机、旋挖钻机等设备,这个工区已有六台打桩机设备入场。”站在西侧道路施工现场,包正勇介绍,一根桩平均32米,打完后做成桩帽,再放沙石,填泥土,经过几次辗压后再修路。

  这条道路双向八车道,约70米宽,西侧道路施工现场做好了大概480根桩帽,一排排整齐排列着。

  包正勇的老家在甘肃,距离中山2000多公里,在翠亨新区快一年时间里,除春节回了一趟老家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在工地。“现在工程快进入繁忙时期,三工区每天六台机器打桩,我是负责现场施工,主要跟进打桩、焊接质量等,白天在工地,晚上在办公室做资料。”

  三工区是项目工地致力打造的施工示范段,对包正勇来说,每一桩都需要凝聚着情感,马虎不得,需一丝一苟的精神。

  在这里,每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有师傅带,这让包正勇更加有信心做好每项工作。“不懂得可以问师傅,能从头到尾全程参与这么大的项目建设,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在中交二航局管廊项目中,像包正勇这样的年轻大学生还有很多。来自湖北的徐昌、河南的周卫松、江西的付俊杰等谈及翠亨新区的未来满是激情。其中,付俊杰是去年从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毕业的硕士,在公司负责党建宣传,上学在深圳,工作在一江之隔的翠亨新区,更是感受两座城市之间的“零距离”。
 
  赵志江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中山翠亨新区翠海道地下综合管廊及同步建设工程平面布置图”。布置图上显示,管廊始于翠海道起点止于翠海道终点,在横三涌、茅龙水道、横八涌处分别设有一座桥,以及一个下穿隧道。

  2017年9月30日,中交二航局联合中交基金公司中标中山翠亨新区翠海道地下综合管廊及同步建设工程PPP项目。2018年9月15日,综合管廊项目开工建设。项目位于翠亨新区起步区,深中通道及中开高速东西方向横穿项目区域。

  “这个管廊的规格比较高,以后供水、污水、电力、通讯、燃气等管线都可以放在里面,检修车、机器人都可以在管廊里面走,收到漏电、漏气等报警时,可以开着车去检修。”赵志江说,国家现在也在推动管廊建设,但一般是两仓、三仓,翠亨新区正在建的是四仓,管廊有4.5米高、11.35米宽。

  赵志江是该项目的“先头部队”成员之一,2017年项目参与中标时就来到了翠亨新区开展前期工作,刚开始时只有几个人过来,当时项目办公室所在地一带没有什么建筑,现在已经建成好几幢了。

  “深中通道登陆点在这里,横六涌附近一带,这里有个互通快线,翠亨快线、中开高速等都在旁边,管廊所在的翠海道将建成双向八车道,将来这里不仅是翠亨新区的门户,也是中山对接港深的一道风景线。”赵志江指着图纸说,这附近还有新中山港客运码头、中山纪念小学等,将来管廊项目建好后,这个岛上的其他项目也上来了,感觉会不一样,现在隔几个月来一次,都会感觉大变样。

  走访完几个重点项目后,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临海科技新城(二期)项目工地上,灯火通明,几十台吊机依次排开,颇为壮观。

  工地上的工人告诉记者,项目采取“两班倒”制,晚上工作大约到11点钟。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正挥洒着汗水,参与、见证一座新城的崛起。

  行驶在翠海道、翠城道上,夜色朦胧,远处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等办公楼里亮着灯,作为“中山的未来”,翠亨新区已吸引了一批创新创业精英提前布局。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