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临铁路澜沧江双线大桥顺利合龙

2019-09-27 458 0

  澜沧江双线大桥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全长431.6米,从“V”字形深切峡谷飞跨澜沧江,该地区地震烈度等级达到破坏性的8度,属于高地震烈度区,给大桥的建设增加了难度,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报昆明9月26日电 (记者陆华 特约通讯员张伟明 通讯员黄再云)9月24日上午,正在建设中的中缅国际通道大(理)临(沧)铁路澜沧江双线大桥顺利合龙,这是目前我国在建的高地震烈度区最大跨度铁路双线连续刚构桥。大临铁路澜沧江双线大桥合龙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迈上新的水平,也为国内外同等条件下建设同类桥梁提供了宝贵经验。

  当天凌晨,大桥合龙段开始浇筑混凝土,到上午8时顺利完成浇筑作业,澜沧江双线大桥顺利合龙,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抵抗8度地震烈度,大桥里面钢筋密度、箍筋形式、预应力的布置、预应力的位置和数量都和普通的连续梁有很大的不同,给我们的施工过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大临铁路项目部三工区经理赵凡说,连续梁施工过程中,主要应用BIM技术,对各个结构的构件位置、数量和施工顺序、方法进行全程优化,从而保证大桥施工质量。

  澜沧江双线大桥主跨188米,墩高76米,是目前世界上高地震烈度区跨度最大的铁路双线连续刚构桥,也是大临铁路全线跨度最大、墩身最高、唯一一座飞跨澜沧江的铁路双线大桥。2016年开工建设以来,该座大桥经历的有感地震已经多达8次。

  “每一次地震后,我们都要对桥梁结构进行重新检查、对测量控制点位进行重新评估、监测,确保大桥施工的精度不受地震的影响。”赵凡说。

  施工中,除克服高地震烈度影响等困难外,建设者还采取托架法、悬臂浇筑法等多种工艺工法,破解了瞬时大风威胁、特殊地质地貌、高空作业等施工难题,确保了大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经现场测量,大桥合龙段误差仅为4毫米,完全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大临铁路全长202公里,是中缅国际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自既有昆明至大理铁路大理站,跨越澜沧江、穿越无量山脉后到达临沧市,设计时速160公里。线路通车后,昆明至临沧列车运行时间仅需3小时左右,临沧也将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这对完善滇中、滇西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起到积极作用。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