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2 446 0
10月30日,随着位于济南市天桥区泺口黄河浮桥渡口旁的“泰山号”盾构机巨大刀盘破土而出,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东线隧道10月30日率先贯通,成功穿越地上“悬河”。这标志着我国在建的最大直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取得重大进展,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悬河”。
济南黄河隧道项目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全长4760米,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集团是工程总承包方。隧道位于济南城市中轴线,南接主城区,北连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隧道管片外径15.2米,是目前黄河上最大隧道,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悬河”。
数据显示,隧道穿越的黄河段河床高出南岸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11.62米,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压力6.5巴(相当于一个人手掌大小的面积上承受两个成年男子的重量),施工风险高。
工程采用两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盾构机开挖直径15.76米。据中铁十四局集团项目部盾构经理董冰介绍,掘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河底长距离钙质结核层和黄河底部全断面粉质黏土地层,造成了泥水循环系统排浆困难、严重时可导致停机、管道被磨穿,废浆量大、刀盘易结泥饼等问题。
依托大数据、BIM和物联网技术,中铁十四局集团发挥在水下大盾构施工领域核心技术优势,在院士专家团队指导下,对隧道遇到的复杂难题进行了专项科研攻关。董冰说,工程技术人员改造优化了世界最先进的超大盾构机,研发应用“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废弃泥浆环保处理及资源化关键技术”“高粘粒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防结泥饼技术”,已形成科研成果18项,报审实用专利13项,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盾构隧道建造能力和技术水平。
此外,董冰透露,在这一项目中,中铁十四局集团在中国首次采用了超大π型箱涵同步安装工艺,降低对盾构施工运输的干扰和影响;建设了中国首条15米以上管片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研发了管片抹面机器人、管片3D智能检测系统。且坚持生态优先,科学绿色施工,泥浆重复循环使用,做到了零排放。
董冰告诉记者,济南黄河隧道设计为双管双层,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建成后将打破黄河天堑对济南城市南北方向的发展制约,加强济南北部新城与主城区联系,助力携河北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城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加速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据悉,济南黄河隧道西线隧道正按计划顺利掘进,预计2021年春节前实现贯通。根据规划,该隧道计划于2021年10月建成通车,届时,民众开车通过水下隧道最快4分多钟可“穿越黄河”,比绕道济南黄河大桥节约近一小时。
2024-11-22 91 0
2024-11-22 117 0
2024-11-22 93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