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港珠澳大桥沉管工艺,车陂隧道预计明年底通车

2021-01-11 649 0

  近日,随着车陂隧道项目干坞灌水系统一键启动,重达6万吨的两艘“车陂航母”顺利开展灌水作业。历经6天的干坞灌水,国内首座全断面浇筑内河沉管隧道首批沉管已顺利完成起浮作业。此次沉管的成功起浮,标志着车陂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将进入“快车道”,港珠澳大桥沉管技术的突破升级。

建设中的琶洲地区。

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以下简称“车陂隧道工程”)是目前国内在建(单管节)最长的过江沉管隧道,全长共有2.07千米,横跨广州天河区和海珠区,南起新港东路,下穿珠江,向北与待建临江大道、花城大道相交,终点止于现状黄埔大道交叉口,天河隧道段、海珠隧道段、水中段,全长1547米,其中沉管段全长492米。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道路规划宽度60米,隧道段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60千米/小时。

隧道沉管段横截面设计宽度为30.4米,高度为8.7米,截面面积为264.48平方米。工程建设完成后,将会成为广州经济交通枢纽的“大动脉”,为沿线地区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沉管工艺迭代升级

港珠澳大桥有约6.7公里海底隧道,其沉管隧道长约5.6公里,是港珠澳大桥难度最高的控制性工程。为确保港珠澳大桥120年的使用寿命,中交四航局仅用14个月就建起了占地56万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沉管梦工厂,以高超的工艺水准,耗时6年完成了17节超级沉管的预制使命。

继港珠澳大桥之后,车陂隧道项目“移花接木”其关键技术——全断面预制。项目策划伊始,项目部就潜心科研攻关,聚焦全断面浇筑模板工艺进行全新设计,攻克了众多技术难关,首次实现了将全断面浇筑技术应用于广州市内河沉管预制的历史性突破。

其中,沉管预制采用整体式管节后浇带分段全断面预制法。标准管节分为7段,各段之间设置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每施工段按照先底板,再中隔墙、侧墙,最后顶板的方式采用一次浇筑成型标准化施工工艺。采用全断面浇筑替代传统的分层浇筑,虽然在前期建造过程中增加了施工成本,但却大幅减少了后续出现可控性渗漏的风险,从长远考虑,也节约了运维期因裂缝修补产生的费用。

项目现场。

为了克服在内河狭窄干坞下进行全断面预制的不利条件,项目部在“全断面一次性整体化浇筑”设计理念上,结合传统模板施工的特点,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了优化设计,研制出全自动液压步履式机械化模板。该模板采用液压支撑系统、遥控行走系统等模板形式,具有结构稳定、变形可控和经济合理的特点,保证沉管浇筑的质量和安全,形成了步履式机械化模板全断面预制沉管施工技术,成功实现了场地受限条件下的内河沉管全断面预制,降低了传统分层浇筑工艺所带来的开裂风险。此项技术为沉管预制施工缩短工期的同时提高了成品质量,更为往后的内河沉管全断面预制发挥了重要指导示范作用。

商品混凝土的控裂问题是大体积沉管预制的重难点,项目团队日夜奋战,在港珠澳大桥控裂成果基础上,结合本项目施工条件,开展专题研究并制定控裂专项措施,实现了国内全断面整体式内河沉管隧道的首次成功控裂。项目研究出来的“一种抗裂自防水混凝土”抗裂缝性强、自防水性能好,填补了国内缺少适用于沉管的预制混凝土的缺陷。

项目建设负责人张涛表示:“我们的沉管预制采用的是全国首创全断面一次性整体浇筑,是一种运用于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沉管预制工艺,也是此种全球领先工艺在内河沉管隧道的首次运用。虽然在前期建造过程中增加了施工成本,但却大幅减少了后续出现可控性渗漏的风险,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项目现场。

科技赋能“传承”建设

车陂隧道工程项目是广州市首个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施的过江隧道项目,也是国内首座紧邻运营地铁线施工的沉管隧道。施工场地狭窄,交通疏导尤为关键,具有社会关注及透明度高、应急要求高、环保要求高、涉铁涉水安全风险高、技术难度高等重难点。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面临地上地下障碍多、专业类型多、专业和社会之间协调多、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等严峻挑战。

由于项目涉及12个单位工程、100个分项工序施工,对项目工艺技术及管理要求更高,如何借助“巧力”是提升工程品质的关键。

项目坚持技术支撑,分层级分类开展项目技术管理。技术管理上,围绕一个基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技术为支撑,科研为保障,分层级分类别开展技术管理。如沉管预制在极其紧张的工期和繁杂的管理流程下,项目团队坚持与业主、监理、设计等各方联动协作,历时一年半反复汇报、调研和科研攻关,研发出沉管全自动液压步履式模板,实现了将全断面浇注技术成功应用于广州市内河沉管预制的历史性突破。

目前,在建的车陂隧道预计于2022年底建成通车。车陂隧道开通后车主也不必再借道琶洲大桥和东圃特大桥,可直接从车陂路直通新港东路。原本从车陂南路到江对岸的琶洲保利洲际酒店,需要绕行科韵路和琶洲大桥,开车15—30分钟,若是上班高峰期更是拥堵;而隧道开通后,距离大大缩短,通行时间大约1分钟,也减轻了现有过江通道的交通压力,打造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