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根长桩入海!亚洲最大海上互通枢纽工程取得新进展!

2021-12-01 767 0

图片未命名

滨海互通枢纽海底桩基浇筑全部完成

11月27日,随着最后一根102米长的桩基浇筑成功,历时2年多时间建设,由中铁十五局集团施工的杭甬复线宁波一期工程滨海高架桥720根海底桩基全部完成,亚洲最大海上枢纽互通工程取得新进展。

杭甬(杭州至宁波)高速公路复线宁波段一期工程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浅海水域,由滨海高架桥和滨海互通枢纽工程组成。其中,滨海互通枢纽工程占地面积613.03亩,相当于57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上枢纽互通。滨海高架桥全长4.5千米,设计720根海底钻孔灌注桩,平均桩长超过百米,总长度达72千米,是桥面长度的16倍。桩基总用钢量约1.5万吨,相当于两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图片未命名

最后一根桩基混凝土浇筑施工

该工程面临多项海下施工技术难题。高架桥海域地质结构复杂,桩基施工先后跨越直径4.5米的输油管道和排污管道、给水管道、LNG管线、通讯光缆等17条海底管线,施工中一旦不慎碰坏任一条管线就有可能引发原油泄漏、海水污染等灾难,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为了彻底弄清海底埋设管线的准确位置,建设者们“三步走”。首先邀请17条管线埋设单位在设计图纸上逐条标记管线位置,再由专业人员操纵检测仪,进行水下遥感探测复核。最后,项目邀请宁波市海事局“蛙人”特种作业人员,潜入海中,将每一道管线的位置标清。

海底多处地质岩石破碎,钢护筒打插容易存在位置偏移,且后期钻孔施工进度缓慢。为此,建设者们将位于栈桥作业平台桩基位置切割成标准的圆形窟窿,由自重10多吨的振动锤,“咬住”厚度为1.2厘米,直径2米多的钢护筒向下振插。每12米一截,打下一截焊接另一截,依次推进,确保打入海底的钢护筒位置准确无误。针对钻孔缓慢问题,建设者一方面采用水下微爆破、更换钻头等技术手段改进工艺,同时增加人机数量,施工高峰时现场有100多台大型设备开展有序施工,大大提高了工效,最终创造了日最高峰6根的国内同类海上桩基施工新纪录。

图片未命名

正在施工的滨海互通枢纽匝道桥桥墩

作为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支撑项目,杭甬复线建成后,通过与舟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金塘大桥、沪昆高速等连接,将极大缩短长三角南翼与上海、江苏等省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形成一条货物、人员运输大通道,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