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0 181 0
城市系统患病 内涝高温只是症状
城市生态系统患病,高温仅是“症状”
“城市发烧只是症状,病源在于城市生态机能的整体丧失”
新闻观点:今年夏天的持续高温,引起了人们对城市“热岛”的关注;那么,规划和布局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的“温度”呢?
俞孔坚:城市规划对温度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微观层面,就是“热岛”,这个是直接相关的。城市的尺度、格局,绿地分布的均匀性,都会直接影响城市的热度。比如天安门广场缺乏绿地和水面,它的热岛效应就很明显。
而在宏观层面上,城市规划还可能会间接影响全球气候,因为城市规划的好坏关系到城市的耗能,也就是碳排放。
从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来看,人们日常活动范围的尺度,直接决定碳排放的量。如果把城市当成一架机器去分区,这边是住宅,那边是商业,就必然要靠大量的交通流、大量的汽车来解决人们日常的出行。汽车尾气产生的温室气体,既直接影响城市热岛,也间接影响大的气候变化。
新闻观点:除了热岛效应,汽车尾气也是 “雾霾”的一个主要原因。
俞孔坚:对,温度只是一方面。“热岛”、空气、水,这三个方面实际上互相关联的。前段时间大家讨论雾霾,后来讨论城市内涝,现在又讨论温度。这就像人生病一样,“发烧”只是一个症状,病源并不是温度高,而可能是肾出了问题,或者是呼吸道系统出了问题,或者是血液系统病变了。同样,雾霾也只是一个表面的病症,问题在哪儿呢?
在于城市生态机能的整体丧失,城市失去了自身的调节的能力。
奥林匹克公园在亚洲都算最大的了,但并不在居民的密集区域。
新闻观点:雾霾、内涝和日益严重的“热岛”,是同一个“城市病体”的不同症状?
俞孔坚:系统的看,北京缺水和气温的升高也有相关性。水的热容很大,蒸发能吸收大量的热,本来湿地和林子能把水蓄起来;但现在因为内涝的问题,每年北京都希望能在降雨之后把雨水快速排掉。另一方面,北京的地下水每年在丧失,一年降一到两米,地下水的下降也导致整个城市自然系统的调节能力下降。
水系、湿地、林子、农田,这些自然元素构成了一个系统,为城市提供包括“空调”在内的各种生态“服务”,我把这个自然系统叫做“生态基础设施”。它的质量和格局,决定城市的环境的质量,决定它对城市温度、大气和水旱的自我调节能力。
我们现在的“空调”是通过人工技术获得对小环境的改善,对大环境没有改善,还会更坏;但生态的“空调”系统调节气温是“免费”的。
新闻观点: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和生态的问题,城市的建设也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
俞孔坚:我们的城市建设有很多成就,但也存在着很多误区。
从整体来看,北京绿化的量很大,但是真正让居民直接接触到的绿地,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格局不完善。比如朝阳公园和奥林匹克公园在亚洲都算最大的了,但并不在居民的密集区域,对居民的可达性并不是很好,没有为没有为更多的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北京有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在四合院里种树,所以老城区尽管密度很高,但街道上很阴凉。比如鼓楼西街,路上都是大槐树,天气再热,你走到林下,还是在人的忍受范围之内;一是树木遮掉了阳光,二是树叶的蒸腾吸收大量的热,营造出一种微气候环境。
绿地的分布不合理,绿化就不能直接改善人的居住环境。生态基础设施要直接跟人的日常活动发生关系,绿地应该溶解在城市里,溶解到街道、社区、办公场所当中。
同时,绿地本身的质量也直接影响效益。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这几年包括北京在内,很多城市的绿化都是美化搞的多,草地、花坛、小桥流水、太湖石??但实际上起最大作用的是树木、林子,能够把地下水抽上来蒸腾降温,同时庇护人,这是最有效的。
2024-11-26 49 0
2024-11-26 46 0
2024-11-26 44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