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5 772 0
由于周期下行和房地产市场下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目前正处于低谷阶段;与此相反,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据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程机械整机和零部件出口额达到485.52亿美元,同比增长9.6%,刷新历史记录。
在海外市场业务的推动下,工程机械行业的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开始进入盈利增长的轨道。一些核心企业,如徐工、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等,在境外收入占比不断提升,早已超越国内市场的复苏步伐。这些公司从“产品出口”逐渐转向“产业全球化”,正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路径。除了传统的中资企业海外扩张和代理商模式,许多公司也在建立自己的全球直销体系,其中中联重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根据英国KHL数据显示,2004年,美国企业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中占据了44.9%的份额,日本企业占比为20%,而当时的中国企业仅有2.7%的市场份额。然而,近年来,徐工、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长期稳居全球工程机械TOP15榜单,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份额一直稳定在前三名,并在2020年和2021年曾取得全球**的位置。通过多年的努力,结合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等新技术创新的强力支持,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已经具备与欧美日企业抗衡的实力。整个行业的营业收入也自2012年的562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490亿元。近年来,出海成为关键发展词汇,工程机械行业出口额在2022年达到443亿美元,而2023年出口额继续刷新历史新高,达到485.52亿美元,同比增长9.59%。
在取得的成就之后,我们看到了全球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机遇。目前,全球各地区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期或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地区则持续稳定发展。在强劲需求的推动下,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数据统计,预计2023年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空间将超过1500亿美元,而2024年预计将超过万亿人民币。
随着机遇逐渐显现,中国企业正在抓住时机,积极加快海外市场拓展的步伐。在包括中东和东南亚在内的“一带一路”地区,中国品牌正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势头。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对工程机械需求呈现长期增长态势。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并且凭借自身品牌和技术实力的提升,国内企业已经在这一地区与海外龙头企业展开竞争。随着产品技术性价比逐渐凸显,中国品牌有望成为东南亚市场的主导力量之一。
而且,和三一重工、徐工、柳工横向对比来看,中联重科境外收入毛利率在头部主机厂当中最高。究其原因,这和在端对端直销体系下,中联重科对终端市场的把控更加精准、更加注重利润水平、运营效率提升、风控能力增强等密不可分。
此外,与三一重工、徐工和柳工的比较相比,中联重科的境外收入毛利率在主要机械制造商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一成绩的背后,可以归因于中联重科在端对端直销体系下对终端市场的精准把握,对利润水平、运营效率提升和风险控制能力的高度重视,这些因素密不可分。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贸易出口,而是朝着海外市场深耕发展。在跨国并购、海外建厂、全球研发、本地化管理以及国际化思维和运营模式等方面,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新的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已不再仅仅是出口产品到国外,而是真正地融入国际市场。这些企业针对不同市场进行本地化、定制化的研发工作,拓展产品线覆盖范围。同时,面对全球新能源的趋势,他们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持续发力,发展新的生产力,引领海外市场迈向绿色发展,也为参与全球竞争增加了重要优势。与此同时,欧盟、北美、拉美、非洲、印度等后发区域的销售收入都出现了高速增长,市场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西方不亮东方亮”“西方放缓东方高增”的接续增长态势。
对于所有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而言,他们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都将带来足够的机遇。从在国内市场茁壮成长,到挖掘全球市场的增量机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实现了量的飞跃;从进行跨国并购整合,到深入海外市场深耕细作,中国企业正处于自身质的升级之路。
对于国内工程机械企业而言,近年来随着产品实力的提升,国产替代的使命已经几乎完成,因此走向海外市场已成为下一步必然之举。由于工程机械设备的特性,其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非发达地区。在这些市场中,印度作为人口众多的国家,面临着环境脏乱、道路拥挤等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升,因此被认为可能成为下一个基建大发展的重要地区。
23年第四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了8.4%,超过了第三季度的8.1%。这一增长与印度在铺设道路、扩建铁路和升级电网等基础设施领域所采取的行动密切相关。印度政府和民间部门已经开始感受到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好处,这种势头很可能会持续下去。2024的年度预算中,印度政府继续要给全国基础设施项目拨款1340亿美元,足以看出印度基建的市场空间,这也是为何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出海几乎是必去印度,甚至将其视为最重要的目标方向。
然而,近年来针对印度市场的负面舆论不绝于耳,主要涉及营商环境、人口素质、政府诚信等方面的问题。此外,中印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问题甚至比经济问题还要严峻。因此,在进入印度市场时,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平衡风险与机遇。
从整体来看,国内工程机械设备领军企业已经在印度市场展开了相应的布局和发展规划。
三一重工已经完成了在印度本地化生产项目的建设并开始生产,为了确保当地装配人员能够理解生产技术和流程,三一重工还特地派遣印度员工到湖南娄底的工厂进行培训,同时建立了售后服务机制。
徐工也投入了在印度市场的布局,根据印度的施工条件,开发了定制化的产品组合,并组建了管理和制造团队。据官方资料显示,徐工在印度建立工厂后,当地销售额已经实现了翻倍增长,并计划将印度打造成东南亚及南亚的制造中心,深耕印度市场的同时也扩大了周边国家的覆盖范围。
中联重科官方公开数据显示,公司在印度市场的销售额近三年来每年都实现了翻番增长。公司在孟买新设立的主机堆场占地超过两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印度市场对各类产品的现货需求。此外,中联重科还在印度建设工业园区,**阶段工程预计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只是这些领军企业的出海战略之一,近年来这些企业的海外业务蓬勃发展。
以三一重工为例,去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的海外销售收入达到225亿,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超过50%,业务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徐工去年中期报告显示,海外销售收入为209亿,覆盖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中联重科去年年度报告显示,海外收入为179亿,市场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三一重工为例,去年上半年,其亚太地区的销售额最高,达到89.38亿元。紧随其后的是欧洲市场,上半年销售额为81.82亿,然后是美洲区域,销售额为39.58亿。最后是非洲市场,销售额为13.88亿。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工程机械领军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具备明显优势,加大对印度市场的布局也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走向国际的关键一步。
除了在全球工程重镇印度市场的布局之外,从全球范围来看,尽管近年来三一、中联重科和徐工在海外业务上增长迅速,但与卡特彼勒等更成熟的国际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明显的一点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之所以能够大力发展海外业务,主要是依靠价格优势强攻市场。国内工程机械厂商强大的服务能力同样至关重要。尤其在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限,中国工程师依然能够长期驻外,随时响应需求,这是外国企业无法媲美的。对于大型机械设备而言,定期维护运营尤为重要,客户能以更少的费用获得更优质的服务,这些都是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成功出海的关键因素。
然而,要在保持低廉价格、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获得足够利润十分具有挑战性。当前情况下,美国、日本和欧洲企业并未在价格上具备优势,其主要市场为发达地区。即使中国机械仅凭性价比优势,也难以在这些发达国家市场取得突破。因此,要从国际巨头手中脱颖而出,必须强化价格优势和提供优质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占领更多市场,并押注于下一波基建浪潮。
尽管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在拓展市场的同时需要考虑如何增加利润,以为企业员工、股东、管理层和整个社会创造更大价值。毕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任何行业的领军者都不能只顾苦苦经营,而需要着眼未来,创造更多价值。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