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国“两会”代表带来桥梁发展最强音

2025-03-07 2519 0

导语

3月4日和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引发社会各界热烈讨论,它不仅是一份2024年的成绩单,更是2025年的宏伟发展蓝图。报告中提到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关键信息与桥梁行业息息相关,多位参会代表、行业专家针对相关话题提出建议、发表看法。


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部长 刘伟

3月5日上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举行的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刘伟表示:“在一流技术方面,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和中国快递都已经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

刘伟表示,从中国桥来看,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去年通车的深中通道是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它的建成彻底改变了珠江口整体路网格局。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首席科学家 秦顺全

秦顺全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时建议,强化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首席科学家、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高宗余

在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高宗余深受鼓舞。高宗余表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等行动,必将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针对桥梁行业未来的发展,高宗余建议,一是要加快培养智能建造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二是要支持传统建筑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智能化更新力度,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来,建筑业面临总产值增速放缓、增幅下降,发展面临劳动力短缺、生产力提升缓慢等问题,桥梁行业应坚持以“用”为导向,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向产业成果转化、加速创新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推动桥梁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国桥”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立起了一座座桥梁丰碑,“中国桥”招牌越擦越亮。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连世界。“中国桥”不仅在国内勇攀技术高峰,还“扬帆出海”,在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缅甸、南非、赞比亚、坦桑尼亚、摩洛哥等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花结果,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建桥实力,也擦亮了“中国桥”这一国际品牌。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