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大团队为地基装上 “振动过滤器”!

2025-04-24 2073 0

多数滨江临海地带

地下水位高

属于饱和地基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

我国交通线路里程不断增加

路网持续加密

线路近接居民区、精密测量实验室、

重要厂区、古文物建筑等

振动敏感单位

将导致严重振动干扰

甚至造成结构开裂失效等

重大安全隐患



浙工大土木工程学院史吏教授团队

针对轨道交通环境振动

瞄准两大难点

如何预测振动?如何控制振动?

给出了准确、高效的应用方案




寻找地下、地面、高架等

轨道交通形式与饱和软土的

动力相互作用机制与原理

是团队首先需要弄清楚的事情


史吏说

“这几种交通形式的共性问题是什么?

在我们搞工程、搞岩土的看来,

地铁隧道、高架地基、火车路堤

都在饱和软土里

所以共性问题就在于交通线路基础。”

经过多年研究

团队提出了

“含异质体饱和多孔半空间动力响应理论”

来回答复杂线路结构-饱和地基动力

相互作用精确表征难题


线形异质体-饱和半空间动力耦合理论体系


团队首创了

基于钢轨-轨道板-桥梁三层叠合梁周期结构的

列车-轨道-高架桥-群桩基础-饱和地基

全耦合振动解析模型

形成了涵盖地下、地面和高架等

多制式轨道交通环境振动预测的成套理论体系


列车-轨道-高架桥-群桩基础-饱和地基全耦合振动分析模型





令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

2016年

某地的轨道交通一号线正在规划

其中某路段9米外有一座自来水厂

该线建成后带来的振动

是否会对自来水厂设备带来影响

成了当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团队根据理论预测

提供了一套方案

2019年,该线通车运营

团队再赴实地测量

监测结果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随后团队进一步发展了

基于周期结构的轨道交通环境振动控制方法

最终形成了“全耦合分析、全链条解析”的

轨道交通环境振动预测理论和

“靶向调频减振、多措融合控振”

的轨道交通环境振动控制方法


多排周期性水平管道内嵌谐振子隔振屏障



2024年11月

团队主持完成的

“移动源下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理论

与周期结构减隔振方法”

获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移动源下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理论

与周期结构减隔振方法”

是团队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

环境效应防治和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

所取得的基础性科研创新成果

已应用于国内多项重大工程



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

轨道交通环境振动领域

为交通强国建设

贡献科研智慧和技术力量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