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首份专利到世界标杆,中联重科书写创新发展传奇

2025-04-28 2022 0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专利转化运用连接创新和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发力点。作为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将创新研发的专利技术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产业化的典范。

 

从“零的突破”到“行业第一”

1985年6月8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份专利“振动桩锤”诞生于中联重科的前身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中联重科成立便身负创新基因,高价值专利技术成果不断深度融入产业链,并形成“研发—保护—应用”的闭环,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具有“从0到1”突破意义的“振动桩锤”专利

比如,101米碳纤维臂架泵车集120项专利技术于一身;国内首台3000吨级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拥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余项;去年发布的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全球最大23800吨米塔式起重机、全球最高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全球最大混合动力矿卡等世界级标杆产品也都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多维度、严密的专利保护网。

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已累计申请专利近18000项,其中发明专利近8000项,PCT国际专利申请近600项,同时还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蝉联中国企业专利实力评分行业第一,发明专利被引用超过10 次的专利数量排名行业第一。并4次获中国专利领域最高奖项——中国专利金奖,排名行业第一。

▲中联重科4次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此外,中联重科累计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89项,行业及团体标准403项,制修订标准数量行业第一;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30多项,是行业内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并获正式出版发行的首家中国企业,也是发行数量最多的中国企业。

 

知识产权“护城河”助力发展未来产业

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和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联重科通过“技术创新-专利保护-标准固化-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持续引领行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升级,也构建起未来产业生态。目前,中联重科在生成式AI、大数据、仿真技术、数字孪生、互联互通等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申请专利25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近20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行业前列,并获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中联重科正以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持续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

▲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智能工厂一景

一方面,中联重科积极将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与先进制造相融合,全面渗透各个生产环节,打造端对端的卓越智能制造运营体系,实现了从主机到零部件的全面智能制造升级。另一方面,中联重科在AI大模型、具身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将产业边界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并在2024年已经推出了1款轮式人形机器人与1款双足人形机器人样机,已初步实现部分日常生活简单基本动作及工厂物流搬运、分拣等作业。

▲中联重科人形机器人在生产车间作业

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我们是本体和集成体同时进行开发的。2025年,我们还会推出多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并建立一个50个机器人的训练场,同时还会完成simtoreal仿真平台的建设。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中联重科的每个产品都有望成为一个‘具身智能设备’、实现‘机器人化’。”

从“振动桩锤”的星星之火到覆盖全球的专利矩阵,从工程机械竞争优势到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中联重科以高价值专利产业化转化引领行业创新,书写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跃迁的生动篇章。未来,中联重科将以更开放的创新生态,助力中国高端装备制造攀登全球价值链高端,为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