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 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举办厦门岩土工程专业学术座谈会

2025-05-14 2046 0

   近期,第41次厦门岩土工程学术座谈会(学术沙龙)在厦门牡丹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主办,学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联合承办。会议由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庆丰主持。中国京冶厦门公司副总经理林振德作了题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暨中冶建研院投身厦门特区建设40周年发展纪实的会前致辞。

      座谈会围绕“超大基坑支护设计选型与实例分析”“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若干应用探讨”“关于水对边坡治理设计的影响探讨”“强夯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及探讨”等议题40勘察设计院、施工图审查机构、高校的70余名技术专家和嘉宾参加了学术研讨。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志银教授级高工围绕超大基坑支护设计选型与实例,阐述了超大基坑的特点,提出超大基坑设计面临的一些问题,介绍了几种超大基坑支护设计常用支护方式选型。通过超大基坑支护设计实例分析,归纳总结超大基坑支护设计过程应注意问题、解决方法及应对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华侨大学副教授常方强博士介绍地震勘探、电法勘探中的若干实用技术,并探讨这些技术在基岩面埋深、孤石探测、地下水探测、水库大坝渗漏探测及工程地质调查等中的应用。

     京冶厦门分公司副总工程师黄清祥高级工程师以某矿山边坡地灾治理和某建筑边坡治理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为背景,通过资料收集分析,介绍了降雨、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边坡坡体稳定性降低的影响。通过案例总结,得出岩土工程设计经常会受经济性考虑以及未能全方位的调查等综合因素影响边坡安全性;应重视边坡的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尤其是受地下水影响敏感的边坡工程。

     京冶厦门分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林志敏以强夯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及探讨”为题,通过几个强夯案例的经验总结,分析强夯在特殊地层中的适用性、强夯关键参数的选用以及强夯在深厚填土软基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强夯技术如何因地制宜、有效解决地基处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研讨交流阶段,与会者踊跃发言,对四个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发表体会;对超大基坑支护设计案例中关于咬合桩止水,三级阶梯支护设计刚度和计算方式、邻近地铁基坑变形控制等相关问题、物探和原位测试在城市更新与AI人工智能结合等方面水是边坡灾害和治理的重要因素,强调应重视岩土工程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原则等,强夯技术在填土层中的适用性和工后沉降计算考虑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将AI人工智能技术与经验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探讨发展新方向。

     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龙辉作总结性发言。一是杨志银大师在超大基坑支护选型方面提供了很多经典案例,特别是在桩锚使用受限的区域,提出了如斜桩+锚索、分仓法等不同的支护设计思路的宝贵经验。二是在工勘领域物探在孤石、洞穴、地下水,基岩的探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果AI人工智能与物探技术深度结合,对探测过程数据自我学习后不断调整,将会极大提高物探的准确性。三是边坡问题一般都是水引起的,如长时间降雨、施工过程地下水通道封堵等因素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增加坡体重度,降低土体强度等,出现边坡滑塌,因此,设计人员应重视岩土工程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原则。四是强夯法是一种造价低、施工难度较简单的成熟工艺,在填土层地基处理中应注意其适用性,特别是存在深厚软弱土层中应用时应更加慎重。


来源: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