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规要闻|全国首例!我院助力“沉井式停车场”正式落地,创新破解老城区“停车难”困局

2025-07-03 2059 0

在超大城市老城区,“停车难”如同一把无形枷锁,制约着居民生活品质、交通运行效率与城市更新进程。在广州越秀区——这一承载了千年商都文脉的核心城区,建筑密度高达80%以上,停车位缺口超万个,“一位难求”的窘境长期困扰着市民。传统地面停车场受限于土地资源,而浅层地下空间开发亦难突破容量瓶颈,在国土空间规划强调存量更新、集约节约利用的新阶段,提升土地资源资产化水平,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以创新思维“向地下要空间”,成为破题关键

2025年,由海睿驿德交通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我院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撑,以越秀区果菜西地块为试点,打造全国首例经营性沉井式停车设施。本项目通过“空中—地面—地下”的立体分层利用模式,在仅1750平方米的小地块上创造了300个全自动泊位的大突破,更将成为集“地下停车+地上公园绿地+低空经济+智慧交通+仓储”于一体的城市立体综合体,正是对“向存量空间要增量”、“推动土地复合立体开发”政策导向的精准响应,为全国老城区解锁了立体空间开发的“广州密码”。



01  向地下70米要空间:技术创新突破老城桎梏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南侧、果菜直街东侧,核心突破在于通过垂直分层开发模式,将传统平面思维转变为立体空间利用

本项目引入德国海瑞克集团的VSM(Vertical Shaft Machine)垂直盾构技术,垂直向下开发深达69米的地下空间,相当于23层楼高,建设3个沉井筒。技术突破不仅释放了深层地下空间潜力,更将单位土地停车容量提升8—10倍,实现1平方米土地产出10倍效益。



项目所在位置现状图

图源:自摄


同时,项目配备智能化AGV车辆调度系统,可实现车辆存取全流程自动化,即可实现“一键存取车”,车辆存取时间控制在60秒以内,突破了传统停车效率瓶颈,满足老城区高峰时段快速周转需求。这种“以小博大”的立体空间开发模式,为特大城市老城区停车难题提供了全新解决路径。



项目轴测图

图源:自绘



02  规划破冰,双重创新:实现分层出让与“零调规”


在不改变现行规划前提下,本项目直接在现有用地性质框架下实施,实现了沉井式停车设施的快速落地,破解了规划调整周期长的关键瓶颈,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本项目同时亦作为广州市越秀区首宗“地下空间分层出让”试点地块,明确地下空间使用权属,建立“地下空间有偿出让+地上公园无偿移交”方式,在单独出让地下空间同时,要求竞得人配建地块周边市政道路用地及地面公园复绿,并与项目主体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指定单位,经营性开发和公益性建设有机融合,破解传统二维土地管理限制。



项目效果示意图(以实际建成为准)

图源:自绘


同时,本项目通过促进5个部门联合审批,创新实施了“四证齐发”“交地即发证”新模式。为保障项目“拿地即开工”,市房产交登中心、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土发中心、区建水局、区人防办联合审批,推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在同一日内“四证齐发”,在高速高效办理的基础上,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以实现交地与交证零时差。



“四证齐发”颁发现场

图源:自摄



03  复合功能:新质生产力的多维赋能


作为广州市重点支持的新质生产力示范项目,果菜西地块沉井式停车设施集成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先进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生产力变革,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

这不是简单的“地下停车场”,而是面向未来的城市新能源智慧交通基站。项目配置了总功率1200千瓦的超级充电系统和900kWh级储能设备,为新能源车辆提供全自动智能充电服务,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基础条件。

更具前瞻性的是,项目设计了“停车+充电+储能+公园”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地上地下空间的复合利用。在地面空间进行复绿提升,建设开放式生态公园,打造“地下智慧停车+地上公园绿地”的复合型公共设施,推动老城区城市环境与公共服务双提升。

未来,这里可作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基站和低空飞行出租车(Air-Taxi)起降点,通过“地下停车场+地上公园绿地+地面低空起降”的立体空间利用模式,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与此同时,沉井筒也可作为地下仓储空间,解决大超市市中心商场车位及仓储容量严重不足的痛点,提高炎热地区冷链效率,解决传统地上冷链仓储在炎热地区高能耗问题,为大型商超打造城市中心“停车+冷链”专属配套设施。



项目效果示意图(以实际建成为准)

图源:自绘



04  “小地块·大范本”: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路径


本项目的成功落地,为解决特大城市老城区停车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

项目从规划设计、土地分层出让到建设运营的全链条系统解决方案,构成了具有广州特色的“范本”;通过分层利用的系统创新,开辟了特大城市老城区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的新路径。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题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更为城市有机更新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它证明,立体分层思维能够打破传统城市发展的二维思维局限,将城市空间从平面拓展到立体,从地下延伸到低空,真正实现城市空间的精细化、立体化、多元化利用。

未来,本项目的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和应用创新成果将在广州市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范围推广,为解决特大城市老城区停车难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结语:分层,让城市生长更有维度


果菜西地块的实践证明,城市更新并非只能“摊大饼”,分层利用让土地在垂直维度焕发新生。这一模式既是技术突破与制度创新的结晶,更是新质生产力在城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通过激活“沉睡”的地下空间,实现土地增效、民生提质未来蓄能的三重跃迁。未来,我们的城市将不再受限于地表边界,而是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率,在立体维度中书写无限可能。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