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让世界为之惊叹的古代建筑美学、城市规划、庭院布局,它们就像一曲曲美丽庄重的民族的乐章,凝聚着世界建筑设计的精华。
谈到我国的古代建筑美学,不禁让笔者想到了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
三僚村原称寮溪。唐末时期,相传为一位名叫杨筠松的文人携高徒曾文辿、廖瑀,为了躲避黄巢之乱来到这里,他见此地“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凉伞包袱随身”,即在此搭建三座茅棚定居、授徒、著书。古人称茅棚为“寮”,而改村名为“三寮”,后人又改“寮”为“僚”。这里四面群山环抱,树木葱茏。登高远眺,村落宛如一幅巨型太极图形,两条水温不一的小溪交汇成“阴阳河”,穿越全村。东华寺、西竺寺、南箕庵、北斗庵雄踞四极,尽显古代人民的建筑才智。
此后的千百年间,三僚古村落建筑不断完善,更孕育出千百文化传人。曾文辿第38代孙、“三僚风水文化旅游区”的开拓者曾宪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曾宪华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政协委员、北京华艺博古文化传播(集团)公司、江西三僚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更是一位温文儒雅、精力充沛、积极进取、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1982年,自幼对我国古代建筑美学十分着迷的他大学毕业之后不久,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让家乡人羡慕的公务员,十年后,他又做出了让家乡人感到吃惊的举动,下海经商。经过20多年的打拼,他的企业由过去单一的家电、房地产发展成现在集书画艺术、艺术品收藏与旅游相结合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公司。集团在全国多个省市有分公司,企业员工由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人。随着企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和财富的快速增长,曾宪华开始积极筹划一件事:发展家乡经济,让家乡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个念头的出现和他的父母不无关系。他的父亲和母亲曾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宪华出生后,他的父母就教育孩子们从小要永远牢记党恩,饮水思源。曾宪华从小就立下了建设家乡、报效父母之恩的远大志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父老乡亲,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
在外打拼多年的曾宪华回到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看到了旅游文化市场的商机,积极响应兴国县招商引资政策,2009年在家乡三僚村投资3.6亿元高起点兴建旅游景区。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为让村民们不再行路难,曾宪华毅然捐资,无偿给村里修了三条水泥公路。为了让村民吃到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曾宪华专门聘请技术人员勘测线路,捐款80多万元打了两口深井,饮水工程建成之后彻底结束了一部分村民祖祖辈辈打井挑水,靠天吃水的历史,直接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村生活卫生条件。村里线路老化,现代化电器的高频率使用,经常出现短路和跳闸,看电视、孩子上网,都会受到影响,电网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电力安全事故。曾宪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又捐资更新了变压器和供电线路。以前村里人没地方看病,有病能拖就拖,拖不过去就随便抓几副草药。现在,在曾宪华全力支持下建成的曾庆春卫生室,村里人生病后就会去卫生室检查。曾父生前告老还乡后居住的一栋简陋的土坯平房,外墙只是简粉刷一下,室内地板打的是三合土,根本就谈不上任何装修。而今,曾宪华将房子整理后,无偿地让出这栋房子给他的一位亲戚,亲戚家将这里改为养兔场,现已养有500多只活蹦乱跳的兔子,时常拿到集市上销售。
捐款捐物只能救一时之急,如同输血一样不能治本,为了实现全村人民长久幸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江西三僚文化旅游景区在兴国县委、县政府特别是县委书记何舜平领导的四大班子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一期工程已经竣工,二期工程已全面启动。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曾宪华时刻不忘履职尽责。他提交的提案都和百姓利益息息相关。如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提案,大都受到老百姓和其他政协委员的称赞。目前这些提案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曾宪华的带领下,三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文明健康,社会环境良好和谐;三僚景区风生水起,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升,“三僚风水文化”被列入江西省和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僚村被评为“江西省十大魅力乡村”、“江西省十大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2年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