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检查与养护探究

2015-08-21 145 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在现代的公路施工中,机械化非常普遍,公路工程对机械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但是,这些机械大多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作业,工作强度高,这导致了其极易受到损坏,产生故障。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不仅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而且会增加工程成本,更严重的会造成严重的过程事故。因此,对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做好检查和保养工作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简要探讨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检查的保养方法和措施。
 
  1机械设备的检查方法与要点
 
  对机械设备定期检查,对及时发现和很好的预防机械故障有着重要意义。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几种常见检查方法有:直观检查法、温度检测法、压力检测法、噪声检测法、振动检测法、金相分析法。
 
  (1)直观检查法。检查人员通过对设备及零部件的表面状态进行直接观察来分析故障,主要观察机械运转情况,皮带的松紧,螺丝是否松动,是否有漏油漏水现象等等,这种方法要求检查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2)温度检测法。通过观测机械零件的温度变化信息,来判别机器的运行状态。对无温度指示器的部位,可用温度计或手感的方法进行判断。(3)压力检测法。观察和测试机械系统各部的气体、油压是否稳定,并以此为信息源,通过压力参数的变化特征判别设备的运行状况。(4)噪声检测法。听机械各部件运转时有无异响,若某处发现响声跟平时不一样,则该处可能存在故障。但一般机械噪声大,还难辩出有异样。(5)振动检测法。观察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情况,并根据振动参数变化特征来判断机器的运转状态。(6)金相分析法。对于一些零件,可观测其金属表面裂纹通及显微组织情况,并检测其残余应力,根据这些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来判别机器设备是否存在故障。以上几种检查方法中,直观检查法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来实施,温度检测法、压力检测法、噪声检测法和振动检测法适合在线计算机监视诊断,而金相分析法则在离线人工分析中应用较多。因此,温度和压力将作为工程机械的故障隐患分析过程中的主要信息。
 
  对机械设备的检查要注意一些重要部位应着重检查,如关键的液压系统,检查其是否漏油,液压油是否被污染,检查各类仪表是否正常工作,轮胎是否正常,电机是否运转正常,各种易脆易断部件是否有裂纹,螺丝是否拧紧等等,往往是这些不容易察觉的部位发生异常而造成机械设备的大故障。随着各种检测手段的开发和检测仪器的研制,状态监测逐步走向成熟,对工程机械发动机等以往的难点部分的检测手段也日趋完善。
 
  2工程机械故障分析
 
  2.1机械故障基本原理
 
  机械故障是指机械由于使用过程中正常和非常原因导致机械不能工作,需要进行维护工作,当故障解除后方可继续使用。公路工程机械发生故障,首先是机械失效,机械失效与机械磨损有着密切的联系。机械磨损是指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或者故障导致机械结构发生摩擦,在初始磨损期,机械磨损和故障属于敏感发生阶段,若不能正常维护和应用机械,磨损率和故障率会急剧增加。在机械使用后期,机械故障率和磨损率达到最高,维护工作难度大,需要维护的工作范围也大。
 
  2.2工程机械重要部件故障与处理
 
  2.2.1发动机故障
 
  (1)发动机异响故障分析。发动机出现故障时首先会发出异响,最可能是由于发动机部件发生损坏,导致碰撞发出异响。当发动机出现异响情况时,应立刻停机进行检查,确认异响消除后才能继续工作。
 
  (2)发动机停转故障分析。当发动机发生烧瓦和气门脱落、发动机的飞轮与起动机齿轮抱死时,容易引发发动机停转,导致设备无动力倾翻等事故。发动机在发生停转前均会发生剧烈的振动,因此,当发动机发生停转时,应立刻进行发动机停机维护并更换损坏部件。
 
  (3)发动机过热故障分析。当发动机散热条件和措施不能保证发动机散热时,发动机就会过热,从而导致“粘缸”现象,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发动机的散热条件,有效降低发动机发热故障。
 
  2.2.2传动系统故障分析
 
  (1)传动系统异响故障发动机的传动系统设计不合理或在不合理工况下使用时,传动系统会发生异响故障。异响故障是由于传动系振动过大,机械部件之间发生碰撞,导致发出各种异响。如机械传动系统发生齿轮打齿、轮齿脱落等故障,会严重影响工程机械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传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2)传动系统润滑不良故障对于机械传动部件,均需要采用润滑措施,降低齿面之间的摩擦和冷却齿面之间热量。由于润滑油的性能不能做出及时的判定,劣质的润滑油很容易引起齿轮齿面的失效,影响传动。
 
  2.2.3机械结构故障分析
 
  (1)机械结构存在裂纹。机械结构的裂纹主要是设计制造存在缺陷,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疲劳失效导致。裂纹是机械结构最为危险的隐患,极易引发机械事故。因此,在机械使用过程中,要对机械结构进行仔细检查,尤其是结构薄弱的环节。
 
  (2)机械结构存在大变形。机械结构均为塑性钢材,受到外界载荷作用后,机械结构将会发生变形产生位移,影响结构的刚度。工程机械施工中,结构在受到超载荷后发生不可逆性变化。因此,在机械作业过程中,需要确保机械的整体塑性变形,防止出现失效。
 
  2.3公路工程机械故障原因
 
  (1)作业时间只考虑使用和赶工期,忽略了工程机械本身的力学规律,使其经常除超负荷压力中,出现过早和过重失效。(2)设备使用不当,操作工人缺乏正确的使用指导,容易发生机械故障,影响机械作业能力。(3)机械维护措施不规范,缺乏故障检测措施。重大安全事故往往是机械缺乏有效的检测措施,导致初始的小故障恶化为重大故障。(4)机械维护措施不当,导致不能正确的处理机械故障。公路工程机械发生故障后,维护人员缺乏专业的机械知识,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办法,使机械存在安全隐患的前提下继续工作。
 
  3机械设备的保养方法与要点
 
  工程机械的保养是指:对机械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的工作。保养主要包括检查、清洁、紧固、润滑、调整等工作。
 
  与其它设备的保养相比,公路工程机械设备保养工作的力度和密度都要大。这是由公路工程中机械施工的特殊条件决定的。无论是养护还是筑路施工作业,都受天气和季节影响较大,施工常处于野外作业,这不仅使得机械设备遭受自然环境较严重的侵蚀,其各部件经常受到振动、摩擦及剪切等力的作用,其性能状况必然迅速下降。而且公路施工常还带有突击性,使得机械经常处于大负荷工况运作并且负荷变化剧烈。时间一久,工程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便会老化或疲劳破坏,活动部件产生磨损,部分联接部位产生松动,金属表面产生锈蚀,液压油污染变质等现象。若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修理,任其继续使用,将会导致进一步的损坏,致使其各方面性能指标均下降,甚至早产严重的机械故障或人身事故。可见,有必要对工程机械进行定期保养。在公路工程机械的保养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就车保养法。此法是根据保养等级和保养部位的不同情况,将该部件进行拆卸、清洗检查和重新装配。此法不仅要拆卸和安装需更换的零件,机械上一些其他部件和零件也得跟着拆卸和原件回装,使得保养时间过长,包括拆卸、清洗、安装时间的总和,所以此法比较落后,工效太低,仅适用于保养单位人员少,设备少,并且类型复杂,配件通用互换性差的工程机械。
 
  (2)逐件轮流保养法。此法主要依靠机组的操作手完成,它适用于时间紧迫和保养人员缺少,机械分散且无备用机械的情况下的一级或二级保养。在保养前应提前准备好保养所需的材料、配件和专用工具等物品,利用机械的停工间歇时间进行保养。因此,必须计算出各个保养项目的保养周期,以便协调好各个保养项目的实施时间。这种保养作业方法得到了公路施工企业的普遍应用,因为它比较符合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
 
  (3)总成分工保养法。该法将机械设备分为若干总成,如变速器总成、发动机离合器总成、自动系统、电气系统以及轮胎、履带等,然后根据这些分法将人员编成不同的保养作业工组并进行编号,并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程序进行分工、定位,使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协同完成保养作业内容。此法只适合于在保养站内进行的专业保养作业,需要有较充足的人员、保修设备、工具、和场地。由于条件限制,此法目前使用得较少。
 
  (4)机动快速保养法。此法是在前面的总成分工保养法的基础上,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保养任务,各作业工组采用快速保养工具来辅助完成。这种方法适合于有充足的熟练保养人员,并且机械零、部件、材料、配件齐全,场地较宽,工具设备齐全和保养任务量大的情况下采用。由于我国目前各公路施工单位的施工任务普遍比较紧张,因而一般的工程机械保养采用的是逐件轮流保养法;对于机械类型复杂,保有量小的机械设备,由于保养人员少,工具设备不够齐全,所以一般采用就车保养法。一些施工单位参加了RCM服务,则可异体的机动快速保养法。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加强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检查和保养,保持其最佳工作性能,对提高机械设备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机械工作者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分析,探索和尝试更多的新的检查和保养手段和方法,为推进工程机械的维修技术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庄贞松.公路施工企业中机械维修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
 
  [2]董维恕.公路施工企业中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12).
 
  [3]祝贞凤.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浅探[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9).
 
  [4]黄珍碧.浅谈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理念[J].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35期
 
  [5]高培坤.胡江平试论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J].科技创新导报,2009,5:94.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