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科学管理的必要性
(一)市场环境的需要:
近些年,随着国内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规模不断加大、质量要求日益提高,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多数建设企业虽然加强重视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潮期,,施工企业已经从小生产、封闭型的企业改变成开放型、社会化大生产企业,由单一生产型转变为复合经营型,把施工企业推向经济市场参与竞争。当前施工企业不断地引进国外先进的筑路机械、先进的管理技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提出了新的要求,筑路机械管理在加强科学管理的同时也要现代管理。在加强企业内部科学管理的同时也应该把管理重心逐步转移到经营现代化管理上来。体制改革也应从有利于经营决策出发,建立新的体制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因此可以看出,在新形势下管理重心转移将会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
(二)企业改革、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完善,现代公路建设企业的管理方法、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然而,对于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相较于海外发达国家的同类企业,我国多数施工单位在具体的管理技术、手段上仍存有较大差距,不仅难以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安全,同时也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许多企业的领导,长期受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抱有保守、传统、封建思想,对于科学化、现代化、自动化管理缺乏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若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转变思想、勇于创新,以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多方面的改革来实现机械设备管理机械化,在有效提高其使用效率的同时,促进企业发展。
(三)高位进气系统,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在现代化设中所使用的大量工程机械设备越来越多,设备经常处于灰尘扬起的环境,因此,在工程机械设备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灰尘,这些灰尘将严重影响施工设备的使用寿命。发动机的进气对于设备的使用至关重要,高位进气系统方案,可以使空气滤清器吸收到干净的空气延长空气滤清器的保养操作间隔时间,有利于延长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二.加强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科学性的内容与措施
(一)基础业务程序的强化:
对于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应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主要是以保证机械设备质量、最大限度发挥使用效率、确保施工安全为根本目的,分别针对各项业务活动与操作,通过采取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加以监督、管控。在新形势下,加强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应侧重于以下几个环节:
1.机械设备的安装。对于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在安装各类机械、设备前,应依据完整、详细的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组织计划,对施工场地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规划,事先明确机械、设备的布放区域、通行车道、布局形式、堆料场等,倘若存有障碍、疑义,应及时做出调整。与此同时,由于公路项目的施工机械、设备有着大量的组合件,若要一次性安装到位并保证后期运行、使用期间的稳定,就需要在进行测量放线、设置基座的过程中,严格依据我国有关标准及规范,结合项目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在正式安装前,应组织有关技术、设计、施工人员全面检查机械、设备的外观质量,具体包括:焊接件的接缝质量、燃油储量、电力线路是否缠绕、螺栓螺母的紧密度、绝缘部位是否存有缺漏、管道接头是否牢靠等事项。此外,在安装施工机械、设备的过程中,仍需实时监督、随时检查各附属器件、线路等部位的外观质量。
2.施工前的调试。对于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调试,不仅需要仔细检查其外观质量,同时应综合考虑项目施工的具体标准及要求,收集、整理有关机械设备的技术资料、维护记录、使用说明书等信息材料,并将其作为主要依据,在调试的过程中了解、掌握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功率、稳定性、可操作性、安全性以及作业效果,最后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先行开展负荷、空负荷试验,以此确定其运行效率是否能够满足公路项目的进度要求、技术条件等。
3.加强档案管理。在公路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应能了解、掌握全部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从而需要建立完整、全面的技术档案,其具体内容包括机械设备的编号、出场证明文件、维护记录卡、安装调试记录、交接班记录等。
(二)加强安全管理:
在正式进行公路项目的机械施工前,应综合考虑所有参建机械、设备的类型、使用要求、施工标准,先行制定机械设备安全生产技术方案,分别针对操作、技术、指挥、维护以及管理人员加以细化、落实,进一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对机械设备质量的检查,以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对于在岗操作人员,应事先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待确认上岗人员均配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参与施工。在此期间,应紧密联系在岗人员、机械设备、岗位要求,以责任制度落实,规范全体业务行为与操作,并布置好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机率。
(三)加强在岗管理人员的科学化培训:
对于公路项目的机械设备管理,其在岗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有关机械维护、设备检查、工程建设等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同时还应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影响、气候变化等外在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对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在岗管理人员的科学化培训,综合有关工程、管理、机械、物理等专业的知识内容、方法理论,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与需要,从中提取可利用的内容作为授课教材,以提高在岗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素质,而通过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能够更好的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与手段,进一步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从而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科学性。
(四)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工程施工的规范度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等工程结束最后检验出来质量有问题,已经有点晚了,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施工工序中控制,可以在过程中完成质量的控制,工程质量的控制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化到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的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目的,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大量的工程实践证实:工程中大多数质量问题除了由于材料质劣和不确当的配比造成的以外,就是由于施工过程中人为的原因如操作不当而造成质量出现问题。因此,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工程的质量,确保工序质量是前提,要满足这一前提就要求规范施工工艺和具体的操作,在平日里,加强对施工员、技术员以及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和技能培训不能少,而且要落到实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公路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管理,若要进一步加强其科学性、有效性,就必须将实际施工中的各项业务活动区分开来,分别针对某一环节、程序采取相应、适用的管理方法与手段,由此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各种问题、隐患,而通过加强安全管理与人员培训,不仅有效保证了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同时也为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洪新.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及其管理维护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2]孔祥刚,程德刚,单歌锋.浅谈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08,(18).
[3]韦闻政.谈谈公路项目建设中工程机械的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9).
[4]陈华.对公路工程中机械设备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