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装备制造产业的基本盘,宏观上把握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动态,观察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走向必不可少。2013年12月底据相关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达到51.4%,达到了2012年5月以来19个月的高点,自此PMI已经连续14个月处于景气度临界点以上。由此来看,部分制造业虽仍处于下行压力下,但中国经济总体形势是保持一个乐观态势的,专家评论PMI的良性维持,显示了当前我国经济的韧性好于预期,2014年开年不排除经济回升的可能性。工程机械行业的韧性在2013年得到了深刻的考验,持续一年多的产业低迷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缓解,本期我们将继续扫描主流工程机械产品,观察产业经济发展的纵深地带。
起重机产业的国四节点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起重机分会发布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市场2013年1至10月累计销售汽车起重机14572台,同比减少4965台,下降25.4%。最新的10月份数据显示全国汽车起重机销量同比9月仍处于下降的态势,2013年下半年的3、4季度汽车起重机的行情不被看好。1至10月份履带起重机全国销量达1255台,同比减少126台,下降9.12%。1至10月份累计销售随车起重机7618台,同比减少1152台,下降13.1%。这是国内起重机产业并不乐观的市场形势。
节点下的不安与踌躇
从数据上来看,2013年起重机产业并没有表现出舆论常言的缓慢复苏态势。竞争格局方面也没有太多的变化,主要企业销售情况徐州重型超过600台,中联重科超过300台,三一汽车起重机160余台,安徽柳工接近40台,四川长江30余台,马尼托瓦克、辽宁抚挖、沈阳北方超过10台,北起多田野7台,北京京城重工2台,北汽福田1台;25吨产品以563台的销量仍然占据主流。在市场越发缺乏新意的背景下,本刊早前在观察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后期的核电建设作出了对主流起重机械产品利好的研判。目前来看,早在去年中旬实施的国四标准节点将会是2014年起重机产业的另一大看点。
据悉,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国四节点正式开始于2013年7月1日,这天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重型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主要指柴油机),必须符合“国四”排放标准的要求。此前该项措施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5月10日已通过第三方机构发布了《关于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四排放标准的通知》,要求的时限也是2013年7月1日。通知中新申报重型柴油车产品均应符合国四排放标准,并停止受理国三重型柴油车新产品。
《通知》出台后,一时间业界议论纷纷。主流的看法是国二到国三的一刀切做法会得到改善。有传言称:国四切换计划将分地区、分三批实施,第一批于今年7月1日在一些一线少量城市实施国四;第二批于2014年1月1日在20余个省会城市实施;第三批为2014年底在全国其他地区推行国四排放。果真如此,企业可以得到充足的缓冲时间。目前2013年已过,2个季度过去政策落实的现状和起重机行业当前难以乐观的状态,国四标准或许会成为又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未可知。
关键在2015年?
目前来看,环保标准的实施的最大阻碍还是油品标准问题。2013年稍早前,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其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在已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汽油标准(即国四汽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1ppm=1mg/kg)的基础上,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尽快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即国四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过渡期至2014年底。”
2013年中旬,全国终端渠道的加油站是否已经全部销售国三柴油,仍需打个问号,2014年底2015年要实现国四油品标准过渡我们谨慎乐观。之所以研判这是我国高层第一次提出车用柴油升级至国四标准的时间表,一是起重机行业在2014年年底在全国全部落实国四标准的传言,还有就是本刊在与行业内主要工程机械起重机企业交流得到他们对国四标准的看法是响应和执行国家环境政策要求。以徐工重型为例,徐工在早前就已经推出了3款国四标准的起重机产品。
还有就是起重机的产品特点来看,起重机具有小批量、多品种、长周期的制造特征,尤其是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的采购,需要3个月到一年不等的提前备货周期。2013年7月1日的国四标准节点并没有采取一刀切,一刀切的结果是伤害极大的。部分起重机企业国三标准的车库存还有数百台,产业不景气下国四标准再来个一刀切,这些库存价值的数亿元人民币的投入便付诸东流,国四油品的未达标,会使为了标准强推国四起重机产品的企业自取灭亡。
在一年多的经营与储备下,2015年左右能实现油品质量的跃升,起重机产业真正渡过国四标准节点便水到渠成。动力系统配套的厂商在2014年尽可摩拳擦掌,事实上,不少柴油机类上市公司都已经瞄准国四标准提前进行了产能和技术建设。以上柴为例,上柴在2011年募投项目中就包括国四标准中轻型柴油机、开发制造新型高标准柴油机的项目。此外在一次关于国四标准动力系统的研讨会上,与会的潍柴、玉柴、云内、新风、南岳电控、威特、达菲特、天雁、凯龙、一汽、润迪等企业做了专题报告,均介绍了各自企业实施国四排放标准的准备情况,这些企业传递了一个共同的信息:针对国四排放标准,企业多年前就开始做了相应准备,重型、轻型发动机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均能达到第四阶段的排放要求,并且已经有多款产品匹配整车上了国四公告,能够满足市场对国四产品的需求。
过渡之年下的起重机市场应该说会相对平淡,企业消化库存与积攒力量同时进行。品牌与产品的营销思路也会在不同的阶段给予不同的侧重,针对这种形式,仔细的观察与及时的评估会作为这个行业的一个重要助力持续进行下去。
挖掘机产业:抢滩2014?
2013年四季度以来,煤炭产业链景气整体攀升给挖掘机产业带来了些许福音。并且一直被城乡一体化改造和城市化建设催热的小型挖掘机在最新的数据表现不俗,在近期的各大业内媒体上对于我国挖掘机产业的态度由悲观专为了中性,甚至最新的评论已有研判2014年将为我国小型挖掘机产品市场需求的峰值之年。而结合业内各大挖掘机主要厂商在2013年最新统计的1-9月的销量数据来看,比去年同期下降7.9%的成绩会让我们更加谨慎看待这个“抢滩”的2014。
“抢滩”技术制高点
2013年11月,中国挖掘机械行业第十七届年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会长曾光安,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秘书长李宏宝等重量级人物出席并分别发表了主题发言。
年会上挖掘机械分会会长、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光安介绍了中国‘经济7时代’的大背景,他指出,2013年,中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增速中枢正在下移,GDP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7时代”将成为常态。2013年也是挖掘机械行业面临困难和挑战的关键时刻,挖掘机制造商、销售商及终端客户在经过两年的调整期后,正逐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迎接新的挑战。所以,只有树立行业信心,控制经营风险,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全行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平稳的发展。
在大的竞争环境上,中国挖掘机市场销量已占全球挖掘机销量的60%,2014年抢占庞大中国的市场前滩会是各大企业的必然战略选择。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在当前市场占据主导位置的依然是掌握更优化挖掘机制造技艺的外资厂商。2013年11月份,中国液压挖掘机(6吨及以上;仅外国企业)销量同比增长了42%。小型液压挖掘机方面,大有被外资厂商切走更大蛋糕的趋势,11月仅外国企业的销量增长了75%。
在开工时间方面,11月份,小松康查士(KOMTRAX)开工时间增加了7%。日立建机方面,已交付的液压挖掘机开工时间增加了16%,开工时间的改善显而易见。小松方面,液压挖掘机销量增长了54%。含小型液压挖掘机在内,销量增长了58%。日立建机的液压挖掘机销量增长了17%,含小型液压挖掘机在内销量增长了14%小松的液压挖掘机市场份额略低于18%,日立建机则略低于15%。
对比中国本地企业液压挖掘机销量,我国企业的增上势头略逊于国外厂商。11月份我国企业液压挖掘机销量仅增长了3%。对小型液压挖掘机的需求增长了22%。虽然相较于10月份,液压挖掘机及小型挖掘机的增长有所提升。但是,在库存及融资问题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本土企业的形势仍比外资企业差。本土企业液压挖掘机市场份额为38.3%、小型挖掘机市场份额为46.2%,较10月份的45.6%进一步下降。
竞争问题的本源是老生常谈也不得不谈的产业升级与技术的话题。2013年从谷底上扬的挖掘机产业,外资企业依然垄断着中高端市场的用户,国产品牌在冲击这部分市场也有着努力,就像90吨级挖掘机产品的出口。但是基于我国挖掘机制造商数量众多和对市场份额的过度追求,使得用户谈判能力不断提高,大量低端客户坏账、拖欠货款、无限度的索赔和服务要求有增无减,行业企业的生存状态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状态,于是紧抓着中低端产品以自保,又会拖延国产零部件研发、制造工艺的改善,在这样一个渐趋明显的不良循环下,需要我们及时在逐渐利好的小型挖掘机产品上寻找机会。
决战小型挖掘机
2013年初,中国工程机械巨头三一集团在挖掘机产业上成功登顶,实现全国占有第一,小型挖掘机对助力三一的成功功不可没。早在2007年一篇关于我国挖掘机市场分析的报告中这样写道:相对来说,小挖的技术难度较中大挖低很多,国内挖掘机企业要抢占市场份额相对容易,但要带动大挖突围、挑战国外品牌挖掘机主导市场地位还很艰难。还不够成熟的技术
、受制于外人的关键零部件的藩篱何以突破?小挖在宏观PMI持续利好的2014年,在小型挖掘机充分利好的档口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契机。
2013年三到四季度,10月份的挖掘机销售数据上,国产挖机以23.7%的同比增长率,创下自2011年4月以来的最高月度增幅,其中三一重工挖掘机上个月销量到了1043台,同比大幅增长66.3%。11月份,三一销量同比增长39%,仍居市场榜首,维持了以往的霸气与稳健。在挖掘机市场份额上三一为13.8%,其次是卡特彼勒,其市场份额为8.2%。今年的北京BICES和徐州工程机械交易会上,卡特彼勒发布了其对小挖市场的重要产品305系列,喜迎新品上市的卡特彼勒最近可谓东风强劲,卡特彼勒在11月份的增长率达到了空前的75%,卡特彼勒与三一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可能愈发趋于白热化,三一在挖掘机产业C9系列布局上如何迎战世界工程机械巨头强有力的挑战,在2014年全年都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当前,在国内二线品牌表现欠佳,柳工、厦工公布11月份分别同比下滑18%和29%,在技术难度相对简单的小挖领域更应该思索如何在整个行业范围内实现国产品牌的提升。2013年挖掘机年会上,与会来宾们认为行业要在短期内建立良好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机制,提高企业的抗市场风险冲击能力。对于中长期,需要用技术的创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打造企业更扎实的竞争基础,自主研发的体系构建,国家与行业对于国内配套零部件厂商加大扶持力度,要用更优化的资源配置迎接新一轮的变化与挑战。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