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掺水泥法在管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探讨

2015-08-24 159 0

  在混凝土新材料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管桩生产工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胶凝材料,到硅酸盐水泥,再到石英砂材料,管桩生产用混凝土的强度不断提升,其水泥用量也不断减少。而现阶段管桩生产需求量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生产管桩的混凝土需要在保证其强度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工作性能的提升。因此我们提出将混渗水泥法运用到管桩生产过程中去。
 
  一,混渗水泥法的工作原理
 
  胶凝材料,骨料和减水剂是管桩混凝土的构成部分,其材料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管桩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发挥,其中水泥质量对其的影响力最为显著。所谓混渗水泥法就是通过分析不同厂家的水利特点,切实找到对于混凝土性能造成影响的因素,以混渗水泥法的方式去进行弥补,以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处于稳定的状态。
 
  二,管桩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管桩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进行探析:其一,混凝土工作性能对于管桩生产带来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管桩生产厂家,在混凝土搅拌方面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操作,但是混凝土的喂料工艺往往过于单一,往往采用两种方式,即料动模不动或者模动料不动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对于管桩的生产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参加生产工作习惯和喂料系统性能之间存在差别,将使得两者在混凝土工作性能上也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对于工序速度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从理论上来讲,生产管桩的混凝土是高强混凝土,其强度要求达到80MPa以上,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3以内,坍落度控制在20~30mm,这样的干硬性的混凝土,流动性比较差,无论使用哪种混凝土喂料形式,都难以避免混凝土散落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就取决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也就是说,如果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比较好,在喂料工序完成之后,混凝土均匀分布在管模里,往往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处理即可;如果混凝土工作性能不是很理想,管模分布均匀性不足,会出现很多散落的情况,此时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实践去进行处理,不仅仅影响到工作效率还可能使得混凝土的质量受到影响。其二,影响管桩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分析。我们知道管桩混凝土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水,胶凝材料,石,砂和混凝土减水剂。上述五个材料质量,彼此之间的配合比将决定管桩混凝土的质量。在长时间的生产过程中,我国现阶段管桩生产厂家对于混凝土配合比,砂石质量控制已经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效果,由此能够对于管桩混凝土工作性能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和减水剂两个方面。部分厂家积极研究全新的减水剂,或者调整水泥生产工艺,使得管桩水泥生产质量得以提高,但是由于各个厂家的生产情况不同,其不同批次和厂家的水泥质量不同,对于管桩生产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三,水泥对于管桩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分析
 
  3.1管桩水泥的性能需求
 
  按照国家混领域管桩的标准和规范,水泥往往会采用强度等级高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因此,管桩生产厂家都在这样的标准下进行生产。具体来讲,其技术要求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其一,能够适合于多组分渗合料技术,以实现混凝土性能的提升,促进水泥用量的降低;其二,保证混凝土有着比较理想的工作想能,水灰度,混凝土流动性,粘聚性都应该处于相应的范围内;其三,保证做好6-8小时的常压蒸发,使得其千古的达到相应的范围;其四,保证其能够适合于离心成型工艺,离心后管桩内壁应该是光滑,不挂浆的,能够再次进入循环使用状态。
 
  3.2厂家水泥生产管桩的混凝土性能
 
  由于各个厂家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管理能力不同,其生产管桩的混凝土性能也是不一定的。在结合多个厂家的水泥生产管桩的混凝土性能比较滞后,可以得知水泥质量取决于熟料的矿物质组成和结构,粉磨工艺,化学组成和烧成条件等因素。因此,各个厂家水泥生产管桩的混凝土性能可能存在差异,即使其生产要求一致,同样型号的产品,其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
 
  四,混渗水泥试验流程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不同厂家生产的混凝土性能各有差异,这就注定难以满足管桩生产中混凝土的性能需求。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于混凝土性能进行频繁的调整,使得产品的生产质量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以混渗水利的方法去促进管桩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合理调整水泥的净浆流动度。因为水泥的净浆流动度是水泥和减水剂适应情况的属性,以调整范围的方式可以使得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具体来讲会采用减水剂渗量减少,砂石率配比控制的方式来进行;其二,在上述基础上,进行混渗实验,使得混合水泥的物理性能处于相对理想的状态,从而满足混凝土配置强度需求。另外,混掺水泥改善了单一水泥粒子之间的填充性,粗细颗粒的相互良好填充,减少集料间的孔隙率;应用混掺水泥工艺生产管桩混凝土较应用单一水泥生产管桩的孔隙率小,混凝土更密实;用显微镜观察管桩抽芯试样外观,其表面微孔较少。
 
  五,如何更好的将混掺水泥法运用到管桩生产过程中去
 
  从上述技术操作的角度来看,混渗水泥法操作程序比较复杂,涉及面比较广泛,牵涉内容比较多,我们应该在自身设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执行方案,总结和归纳自身操作工艺中的缺陷,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去进行改善和调整。当然这不仅仅涉及到技术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积极开展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向施工人员介绍混深水泥法的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实现施工人员工作技能的提升,并且积极开展实践指导,让专业人员给予其进行指导,保证各项工艺的合理开展;其次,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混渗水泥法的操作规范,保证各项工作都依照标准来进行,避免出现工艺上的失误,保证管桩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最后,积极将其他技术运用到混渗水泥法中去,实现工艺技术的创新实践,以保证各项技术都合理的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渗水泥法的确可以被切实的使用到管桩生产过程中去,也能够在实现生产效益提高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理论技术,不断总结和归纳自身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实现工艺方法调整和改善,从而实现管桩生产质量的提高。我相信,随着混渗水泥法运用实践经验的积累,其工艺将越来越先进,发挥的效益也会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磺化焦油减水剂的试验和应用[J].施工技术.1978(01)
 
  [2]林可,胡红梅.废弃石粉及其复合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福建建材.2005(03)
 
  [3]张德新.掺JAM减水剂的混凝土性能及其应用[J].建筑技术.1984(03)
 
  [4]林晖,王玲,李云峰.钢渣粉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进展[J].工业建筑.2008(S1)
 
  [5]梁文学,邱学青,杨东杰,欧阳新平.氧化磺化碱木素用作混凝土减水剂[J].中国造纸.2006(01)
 
  [6]覃光焱.人工砂含粉量与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福建建材.2010(02)
 
  [7]刘旭栋,谢临深.建议冷库混凝土掺用减水剂[J].冷藏技术.1982(01)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