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进入新时代:引领行业变革 构筑美好生活

2017-11-22 118 0

  14层的住宅楼主体结构还没有封顶,蓝色的爬架上仍有工人在作业,楼下已经开始铺设地砖……穿插式施工不仅可使项目提前8~10个月完工,而且整个工地干净整洁,建筑工人有条不紊地干活。这是“SSGF工业化建造体系”贯穿整个施工环节所能呈现的效果,更是装配式建筑的实践案例和缩影。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名单》,北京等30个城市成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碧桂园、万科、北京住总、江苏中南建筑、金螳螂、东易日盛、河北合创等195个单位入选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名单的公布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集团总设计师黄宇奘对《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表示,成功入选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将有助于碧桂园集团在行业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碧桂园将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装配式建造比例。碧桂园集团将发挥拥有房地产开发、设计、生产、部品供应、施工、物业的全产业链优势,利用集团优势资源,能更快推广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现代化样板工程,引领国内装配式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提升碧桂园集团的品牌效应。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发力美好生活的题中之意,未来将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装配式建筑被视为建造业的重大变革,早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而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能耗高、机械化水平低,建筑行业亟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孙英表示,过去几十年建筑业快速发展,我国在建设量激增的同时,付出了高昂的资源环境代价,每年逾30亿吨的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其中大部分不可降解,高品质建筑却很少。因此,必须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为抓手,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促进建筑品质提升以及行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2017年5月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提出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

  同时,在各地出台的政策中,还从用地政策及金融优惠等方面加强了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鼓励和支持。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指引,装配式住宅成为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而发展装配式住宅,可以改善结构精度、渗漏、开裂等质量通病,提高隔声、保温、防火等性能,便于系统维护、更新。

  在业内专家们看来,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20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2025年将达到4.7万亿元。装配式建筑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

  绿色建筑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少能耗和建筑废弃物方面,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具有明显优势。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仇保兴指出,普及绿色建筑的捷径是发展装配式住宅。从资源消耗水平上看,预制装配式住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砂浆、木材、保温板及其他材料用量上。

  数据显示,预制装配式建筑能源消耗较传统建筑减少35%,废弃物产生量减少27%,较现浇建筑具有明显优势。

  “与传统方式相比,工厂生产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工期更可控且生产效率远高于手工作业,可缩短约1/4的施工时间。”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评价说。

  “在造价方面,装配式建筑随着技术的成熟、产业化的形成,特别是达到一定规模后,成本要比现在低。”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苏蕴山指出,“比如有些国家的装配式住宅成本,大大低于传统建造方式。”

  探索与实践:终需面对市场考验

  为让政策落地,各地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方案提上日程。

  北京,所有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需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上海,从2016年起,外环线以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不少于50%,并逐年增加;深圳,新出让的住宅用地项目及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南京,已有97幅出让土地明确了装配式建筑要求;雄安新区,未来80%~90%项目将采用装配式建筑……

  在力度空前的政策红利以及硬性要求下,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制造迎来机遇期,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要经过市场考验。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认为:“由于成本及观念认识等原因,装配式的工业化制造尚未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企业与社会缺乏建造方式转型的内生动力,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装配式建筑并未普及。”

  具体到房地产开发领域,对于开发商来说,拿地之难不再只囿于资金压力,更考验装配式建筑开发能力。

  据了解,目前国内只有碧桂园、万科等少数龙头企业在装配式建造领域开启了探索实践。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推广装配式建筑以来,装配式项目开工面积逐年持续增长。2014年深圳万科的商品房住宅项目100%实施装配式建筑,2016年深圳万科的装配式项目新开工面积达118万平方米。

  碧桂园自2015年成立从事建筑产业化研发团队以来,已在北京、上海、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广东等地实施30余个装配式项目,建筑面积超200万平方米。

  谈及碧桂园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加速发力背后的考虑和动因时,黄宇奘认为,碧桂园近几年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年上半年开发面积已超过6000万平方米。在致力于为消费者建造高性价比的房子的同时,降低单位建筑能耗,是碧桂园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积蓄力量、储备技术和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推动建筑工业化是一项重要任务。碧桂园以“做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努力追求自我超越与完善,以实际行动为中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有益探索。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加速发力,碧桂园承担社会责任,为建筑工业化发展作出贡献。

  碧桂园推出“SSGF工业化建造体系”,以项目为抓手,通过SSGF“黑科技”,成为建筑领域的一匹黑马。目前,碧桂园已在34个区域55个项目试点推行“SSGF工业化建造体系”,这些项目分布在北京、广东、四川、重庆、江苏、湖北、河北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对于未来的发展,黄宇奘表示,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和改善居住环境品质的需求依然强劲,这将是集成式工业化住宅快速发展的最佳切入点。碧桂园作为房地产龙头企业秉承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工匠精神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很好推敲”、“脚踏实地奋斗,伟大在于细节”等理念,继续发扬工匠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提高,将“SSGF工业化建造体系”在行业中推广,做到客户、企业、员工、合作方等多方共赢。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