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强监管风暴来临:央企自查、地方强化项目库清理

2018-01-16 280 0

  2018年开年刚刚两周,已经有多个省(区、市)齐刷刷地交上了2017年PPP工作总结。据统计,截至1月12日,已有27个省份发布自己的总结,同时对2018年的工作进行了规划。
  经过近4年的迅速扩张,PPP市场到如今似乎迎来了一波调整期。且有多个省份都将PPP项目规范化作为2018年工作的重点,恰似掀起了一场PPP的监管风暴。
  比如山东省财政厅表示,将深入开展PPP项目“规范发展年”活动,严格项目入库标准和管理要求,及时将条件不符合、操作不规范、信息不完善的项目清理出库,着力规范项目运作,提升项目质量。
  在2017年的11月,财政部曾发布《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92号文”),要求于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本地区项目管理库集中清理工作。
  另一方面,规范PPP发展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工作之一。2017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
  那么随着各地开始规范PPP项目,作为参与PPP项目的主要社会资本方——央企也开始自查存量项目。
  多位央企PPP人士表示,目前对新项目的立项有所收紧,重点投向规范的项目,选择PPP项目,规范是首要要求。
积极开展自查清理
  近些年参与PPP项目的社会资本方以央企为主。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12月,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占比不到25%。从累计中标金额来看,中国建筑集团以9920.9亿元位居第一,中国交通集团、中国铁建集团等央企位列前五位。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整改对于央企的冲击更大。
  在包括《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92号文)在内的多个文件下发后,央企对PPP项目处于收紧状态,并积极开展自查清理工作。
  一位央企分公司负责PPP项目的负责人表示,目前集团内部已经开始自查清理工作,预计有半年到一年的整顿期。“一个分、子公司可能有上百个项目都在查改,按照文件要求进行弥补,如补齐项目的两评一案(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初步实施方案);还有杜绝‘明股实债’的做法等。”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强调,PPP不是简单的融资工具,要杜绝“明股实债”的“假PPP”项目。92号文也明确,构成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包括由政府或政府指定机构回购社会资本投资本金或兜底本金损失的、政府向社会资本承诺固定收益回报的PPP项目要集中清理。
  对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向记者解释道,“明股实债”的做法实际上将PPP项目进行债务融资,也就是说,社会资本等参与方拿的是固定回报收益,没有承担其PPP项目投资人本应承担的投资、建设、运营等风险。严禁“明股实债”,政府与社会资本将多次谈判,做真正风险共担的PPP,其落地速度也将变慢。
PPP项目在库总额首降
  记者从多个社会资本方、银行处了解到,目前对PPP新项目申报、审批趋严。
  该负责人表示,央企对于新项目的立项相当谨慎,现在如果投资一个PPP项目,公司内部审查条件很多,“这几天已经收到好几份文件,前置条件就有三十多条,满足以后才能开始报立项、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最后才能投标参与。”
  另一位央企分公司投融资部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PPP项目处于收紧状态,重点承接一些规范的PPP项目。由此不难看出,业内将“规范”视为PPP的首位要求。
  实际上,规范PPP是相关部门一直以来的要求,2017年底,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公开论坛上表示,当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要给予足够重视。
  数据也显示,PPP市场略有放慢节奏。民生证券一份研报显示,PPP在库总额首降。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国在库项目合计14064个,累计投资额17.76万亿元,执行阶段项目数2728个,对应4.58万亿元投资额。四季度在库总额净减少400余亿元,新增落地项目总额4800亿元,环比减少40%。
  目前央企对于PPP的态度是暂时缓一缓,出于降杠杆、降负债的考虑,央企现在也没有太大的投资冲动。
  对此,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认为,PPP项目投资金额大、回报期长,甚至部分项目操作不很规范,这加大了央企财务风险,不能因开展PPP业务推高资产负债率。
  赵全厚向记者表示,受到控制杠杆率的影响,央企对PPP的参与度可能降低,但不一定会下降得很快,整体来说,PPP项目落地的难度会加大,时间也会增加。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