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在南京闹市区采用逆作法施工 百年老建筑下建8层车库

2018-01-16 220 0

百年老建筑下建8层车库
  “停车难”困扰着许多大城市。近日,在南京两座百年老建筑地下,竟建成一座地下8层、深达28米的机械停车库。目前该车库已处于地下室设备安装及装饰施工阶段,计划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走进施工现场,没有飞灰与尘土,工地常见的深坑也被建筑附近几个小小的洞口取而代之。走进建筑地下,这里静静躺着深不见底的车库,上方的老建筑却没有遭到丝毫破坏。施工单位上海建工二建集团第五工程公司总经理王志华介绍,这座车库可停放汽车252辆,大大缓解当地停车压力。这种停车库模式,未来将推广至上海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内。
两座建筑共经历4次平移
  本次施工的两座建筑“来头”不小,每片红砖瓦上都描摹着历史的痕迹。其中,北京西路57号的建筑始建于1937年,而天目路32号的建筑建于1946年。由于两座历史建筑均处南京闹市区,附近停车需求大,却没有足够的空间可满足,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地下。
  据介绍,现场主要运用“平移”和“逆作法”两种方式。首先用千斤顶将房屋托举至1米左右的高度,开始平移。原本在场地北侧的北京西路57号被挪至南侧,在北侧开始逆作法施工。等北侧的地下楼板完工后,将32号与57号两座建筑一起平移至北侧,开始南侧的施工。最后,将原本在南侧的天目路32号“归位”。两座建筑共经历了4次平移。
  如何保证老建筑的历史韵味在施工中不受损害?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俞晓栋说,施工秉持三个原则:首先是整体性原则,不仅保护单体建筑,还需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周边环境;其次是延续性原则,不应将历史的脉络完全抹杀,需承认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痕迹;最后是可逆性,减少使用不可逆的材料和工艺,为下一次改造预留空间。
  在具体操作中,团队首先对房屋外墙用钢筋加固,用混凝土做底盘,还用钢丝网将内部的木质结构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大罩子”。同时,团队找来与建筑“同龄”的旧砖,打碎制成砂浆进行修复和填补。
  逆作法施工好比微创手术
  “以手术作比,传统的施工现场犹如大型手术,而逆作法就是微创手术。”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总工程师龙莉波说,在地下工程建设中,一般采取顺作法施工,即首先开挖一个深坑,再从下至上,逐层修缮,每层需搭建一道临时支撑。逆作法与之相反,只需在地面平铺一层保护板,即可从上至下施工,人们路过施工现场,只会看到地面上冒出几个供工人和材料进出的“小口”,不会意识到地下正在进行浩大的工程。而且,每完成一层,都可为下一层施工提供堆放材料的场地,因此材料无需堆放在地面,保证上方建筑物可以继续运营。
  逆作法对施工工艺有更高要求,如工程中采取的一柱一桩工艺,要求每根钢管的位置必须精准。由于逆作法在地下施工,既不会引来飞扬的尘土和噪声,也不受天气影响,大大提升效率。在成本方面,由于逆作法减少了支撑和维护的费用,车库造价只占周边顺作施工、规模相近车库的60%。在工期方面,由于用主体结构替代临时支撑,项目团队只用了9个月就完成结构施工,比传统工艺至少节约3个月。
  “最重要的是,逆作法在城市更新领域有着大展身手的空间。”龙莉波说,“逆作法对现场的环境损害较小,基坑变形控制更佳,28米深基坑变形只有3.61毫米,为设计值的六分之一。面对脆弱的老建筑,逆作法能更好保护原有建筑结构,使之免遭损伤。
  更好地推进土地集约使用
  上海面临同样的停车难题。2017年8月,来自市交通委的统计显示,市区共有各类小客车停车泊位118.1万个,居住类停车缺口84.9万个,非居住类停车缺口15.8万个。不仅居住类停车设置缺口巨大,学校、医院等单位周边停车配套设施不足,商业街区夜间停车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同样突出。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运用逆作法建造深层地下车库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希望未来,诸如外滩沿岸等老建筑地下,都能加设车库,更好地推进土地集约使用,提升经济价值。”龙莉波表示,未来的地下车库还将有更多改造。团队计划在车库中安装智能机器人,人们只需在手机上设定取车时间,机器人便会准时将车子送至门口,减少在车库中排队取车的时间。
  此外,地下深层车库开发,还将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在运用逆作法建造车库时,还需引进大量小巧、轻便的装备,这将为国内装备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同时,地下物流、综合管廊等,也将成为地下空间开发重点。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