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8 2038 0
岩土工程与消防安全!
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26日下午发生的五级火警,至今已造成128人遇难,成为香港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之一。这场灾难不仅给无数家庭带来巨大伤痛,也为建筑行业特别是基础工程领域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 火灾最新情况:截至11月28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在发布会上通报了上述最新伤亡数据。这场大火始于26日下午2时51分,火势迅速升级,当日下午6时22分已升为五级火警 。 据香港消防处副处长介绍,初步判断火势蔓延如此迅速的原因,是多处杂物及竹棚被点燃后受风势影响飘散到附近大厦,最终导致8幢大厦中的7幢被波及。现场救援动用了1200多名消防及救护人员、200多架消防车辆及约100架救护车辆。 建筑维修安全隐患成焦点:根据调查,火灾发生时宏福苑正在进行大规模维修,所有大厦均搭有棚架并盖上棚网。香港警方调查发现,建筑物外墙有保护网、防水帆布、塑料布,疑未符合防火标准,未波及的大厦每层电梯大堂窗外都有易燃的发泡胶包封,不排除这是火势迅速蔓延的原因。 这场悲剧令人心痛,也再次提醒我们作为基础工程行业从业者肩负的重任。建筑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让我们在哀悼逝者的同时,共同努力,为建设更安全的居住环境而奋斗。祈愿香港早日走出阴霾,恢复平静。 这次惨痛的安全消防事故,为我们基础工程行业,特别是岩土工程领域,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岩土工程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上部结构的稳定,与消防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这要求我们必须将“常态下结构稳固、火灾时消防有效”作为核心目标,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 消防可行性取决于岩土的条件: 建筑的消防能力首先依赖场地岩土的“承载能力”,岩土工程为消防系统提供“物理基础”。 1.消防设施的地基稳定性保障 消防关键设施(消防水池、消防泵房、消火栓井等)均需依托地基承载。岩土工程需通过勘察确定场地土层、岩层性质(承载力、压缩性、渗透性、抗液化能力等),设计合理的基础形式(如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避免消防设施因地基沉降、滑移、渗漏失效。 例如: (1)软土地区需处理地基(换填、CFG桩复合地基等),防止消防水池不均匀沉降导致池体开裂漏水。 (2)采空区场地需排查地下溶洞,避免消防泵房基础塌陷。 (3)高地下水位地区需通过岩土工程的防渗设计(止水帷幕、抗渗混凝土配合比),防止消防水池渗水或地下水倒灌。 2.消防车道与救援场地的岩土承载要求 消防车道、登高操作场地、消防车取水点等需满足消防车的通行与停靠要求。 岩土工程需要: (1)验算场地岩土的承载力,对软弱土、回填土场地进行压实或换填处理。 (2)考虑坡度限制(例如消防车道坡度),通过岩土开挖与支护设计保证车道地形合规。 (3)山区场地需通过岩土边坡稳定设计(锚杆、挡土墙),避免消防车道因边坡滑坡中断。 3.地下空间消防的岩土适配性地铁、隧道、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地下工程的消防设计,直接依赖岩土工程成果: (1)岩土的透气性、自燃性(如含煤地层、泥炭土)需提前勘察,避免地下空间因岩土自燃引发火灾。 (2)岩土的抗渗性决定地下工程防火分区的密封性(防止火灾烟气通过岩土裂隙扩散)。 (3)隧道消防疏散通道的开挖(如盾构、矿山法)需岩土工程保障围岩稳定,避免火灾时围岩坍塌堵塞疏散通道。 火灾与岩土工程结构安全: 火灾时高温、荷载突变会加剧岩土与结构的风险,岩土工程与消防设计需协同规避“二次灾害”。 1.地基与边坡的抗火稳定性 火灾高温会影响浅表层岩土性质。黏土软化、砂土强度下降、冻土融化,可能导致建筑基础失稳、边坡滑坡。 岩土工程需要: (1)对浅基础、边坡支护结构(土钉墙、排桩)采取防火保护(如喷涂防火涂料、包裹防火板)。 (2)高风险场地(如山区建筑、临近边坡的厂房)需在岩土勘察阶段评估火灾后边坡稳定性,预留加固空间。 2.地下火灾的岩土阻隔与散热 地下工程(隧道、地下管廊)火灾时,岩土的导热性、隔热性直接影响火灾蔓延速度: (1)岩土工程需配合消防设计,在隧道围岩与衬砌间设置隔热层,延缓高温传导至围岩。 (2)通过岩土注浆加固封堵裂隙,防止火灾烟气通过岩土孔隙扩散至周边建筑或地下水源。 3.消防积水与岩土工程 火灾扑救时会产生大量积水(如消防车浇水) 岩土工程需要提前考虑: (1)场地排水系统(盲沟、渗井)的岩土渗透系数适配性,避免积水下渗导致地基软化、基坑突水。 (2)地下建筑顶板的岩土回填层需设计排水通道,防止积水压垮顶板。 如何规避消防隐患: 部分岩土类型或场地条件本身存在火灾隐患,岩土工程需在前期勘察与处理中主动防控。 1.可燃、易自燃岩土的处置部分场地岩土存在天然火灾风险,需岩土工程配合消防排查并处理: (1)含煤矸石、油页岩的场地:此类岩土易自燃,需通过换填、压实、注浆封闭等方式消除隐患,避免自燃引发建筑火灾。 (2)富含油气的地层:地下工程开挖时需进行岩土气体检测,设置通风与防爆装置,防止油气泄漏遇火源爆炸。 2.危险品仓储场地的岩土防护 化工仓库、油库、燃气储罐等危险品场所,消防要求极高,岩土工程需满足: (1)场地岩土需具备低渗透性,防止危险品泄漏后通过岩土孔隙扩散。 (2)地基承载力需满足危险品储罐的重载要求,同时设计抗滑移基础,避免火灾时储罐倾倒引发二次泄漏。 3.施工阶段的岩土消防协同 建筑施工期间,岩土作业(基坑开挖、边坡支护、地基处理)需配合临时消防设计。 (1)基坑开挖时需预留消防通道,避免边坡支护结构阻挡消防车通行。 (2)深基坑施工需设置临时消防水源(如基坑内积水池),同时防范基坑降水导致周边地下水位下降,影响邻近建筑消防水池供水。 (3)边坡支护使用的木材、模板等易燃材料,需与岩土作业区隔离堆放,配合消防器材布置。 岩土工程与消防安全的关系: 没有合格的岩土工程,消防设施就没有稳定的安装基础,火灾时的结构安全与救援可行性无从谈起。 实际工程中,两者需从“场地勘察阶段”就开始协同。岩土工程师提供场地岩土参数,消防工程师提出设施与救援的要求,共同优化设计方案,最终实现“常态下结构稳定、火灾时消防有效”的目标。
注岩专业考试强化班开课啦!

注岩的专业考试培训:
注岩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我们做的是专业考试的培训。本次上线课程是《强化班》,我们还有《私教班》《线下密训班》《全程班》等不同班型,详情请联系我们的客服。
客服联系方式:
课程简介:
《强化班》课程是录播课形式,包含50小时的课程内容。课程由十几位权威名师主讲,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的专业方向,主要内容以讲解规范为主,并配合例题进行讲解。本课程是通过小鹅通平台提供课程视频,支持手机端和电脑端观看,有效期为下单后至考后一周左右。
讲师介绍:
01
张峰

现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地基处理和桩基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家库专家,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专家库专家,北京市评标专家库专家。参编《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土工合成材料技术规范》GB/T50290-2014,《根固混凝土桩技术规程》T/CCES35-2022等。工程实践经验丰富,负责完成了六十余项岩土工程的项目,曾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建研院优秀勘察奖和优秀工程奖,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02
刘金波

博士、研究员,主编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方桩》;《连锁方桩 支护规范》副主编;参编《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编著《地基基础设计禁忌及实例》、《建筑桩基规范理解与应用》;主编《建筑桩基手册》;参编《岩土工程变形控制设计理论与实践》,并负责桩基沉降变形控制设计原理、方法与工程实践部分;参编《建筑施工手册》并负责地基处理施工部分写作。负责近百项地基基础技术服务,如北京西环广场、鸟巢、银泰大厦、117大厦、津塔、北京政 权花园酒店、北辰大厦、昆明春之眼、南京金茂大厦等。很多项目具有技术挑战,如北京威斯汀酒店新旧桩基础共同工作;临沂汽车站大拱门水平位移控制;一些项目具有创新,如2004年首次在威海海悦饭店进行复合地基变刚度设计;首次在北京朔黄大厦CFG桩后注浆设计施工;济南八一文体馆碎石层带黏性土透镜体成功处理。负责处理几十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一些事故为大型工程和海外工程,均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核心期刊发表事故预防与处理文章8篇,对减少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有一定帮助;完成的“高层建筑沉降控制方法”科研课题,开创性的提出桩基设计最佳桩距、合理桩长概念。复合地基变刚度设计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优秀设计奖;南京金茂大厦地基基础咨询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咨询二等奖。
03
朱春明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兼岩土地基与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编委,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总工程师,深部国重实验室岩土地基研究应用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岩土工程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桩基础学术委员会委员,地基学院系列公益活动之“地基达人-老朱讲堂”常驻嘉宾,PKPM原技术副总监,PKPM创始核心团队成员。长期从事地基基础软件研发、标准与信息化、课题研究、设计施工等。负责主编《地基基础设计P-BIM软件技术与信息交换标准》,参编全文强制标准《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参加《建筑桩基手册》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编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建设部或住建部科技进步奖九项,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04
张寒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博士,高级工程师,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研究一院副总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桩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地基基础设计咨询项目数十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规范规程5部,出版译著4部,申请专利11项。获青年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勘察设计一等奖1项。具有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
05
赵志鹏

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桩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参与国家、省部级及院级课题10余项,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政策与标准体系研究》专著1部,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核心检索论文15篇,其中EI论文6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咨询、地灾评估、施工项目两百余项。曾两次参加注册岩土考试试卷评阅工作,了解注册岩土考试中考生常见的误区。
06
冯彬

高级工程师,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十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地基与结构工程分会理事。具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一级注册建造师(建筑、市政工程)、一级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相关勘察、设计、施工、技术咨询等工作,主持完成各类项目数十项,获得省部级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参编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等地方及协会标准5部,发表论文8篇,取得专利3项,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以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基金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
07
滑鹏林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十一分工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硕士。具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和注册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毕业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人长期从事于地基基础相关的勘察、设计咨询和施工业务。包括技术咨询、岩土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地基处理设计于施工、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设计与施工等。本人参与了复合锚杆抗拔桩技术研究以及竹筋锚杆土钉关键技术研究。参与了CECS《精轧螺纹钢筋预应力抗浮锚杆(桩)技术标准》和CECS《复合锚杆抗拔桩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授权专利2项,在途审查专利4项。
08
贾宁

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副研究员,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现任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总工程师、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兼任中南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参加国家“十四五”、住建部科研课题多项,完成工程项目100余项,编制规范3部,参编著作1部,授权专利3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1项、中国建研院优秀工程奖多项。
09
江书超

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北京市评标专家。现任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地下空间结构室副主任,建研地基设计咨询一部副经理。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课题一项,参编规范《建筑与市政地基检测技术标准》、《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加固技术规程》、《绿色地下空间评价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周边环境设施施工前风险评估标准》、《装配式张弦梁钢结构基坑内支撑技术规程》。参与负责岩土相关的近百项的施工管理、设计咨询及检测鉴定工作。如上海长江隧桥B1标段现场施工管理、“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援建工作、腾讯北京总部大楼地基基础设计咨询、国家体育馆2022冬奥改建项目既有支护桩检测、广西南宁五象新区基坑支护检测优化咨询、万科007地块商业楼地基基础检测咨询、达美中心广场基础设计咨询、京枢动车段检修库检测咨询等。其中腾讯北京总部大楼地基基础设计咨询项目获北京市勘察设计二等奖。
10
李宁

硕士,高级工程师,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骨干,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勘察、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等领域设计、施工、研究及开发等工作,正在参编多项规范、标准。在全国各地主持并完成了几十项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咨询、勘察等具体工作。具有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一级建造师的执业资格。
11
邵润萌

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为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分公司总工程师,具有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主要从事岩土性质、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地基处理、基坑支护、边坡支护等领域研究及工程实践工作。十余年间负责完成了数百项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等项目,项目经验覆盖岩土工程全过程。参编中国建设工程标准化协会标准《木桩基础技术标准》等标准,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软弱地基间接分级接力式排水固结法试验研究》等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广西勘察设计协会科学技术奖1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优秀勘察奖1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优秀工程奖(专业设计类)2项。
12
杨鹏程

工程师,工学硕士,2021年毕业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分通过2024年度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案列考试成绩44+42分。具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一级注册建造师(建筑、市政工程)执业资格。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相关设计、施工、技术咨询等工作,参与完成各类项目数十项。发表论文4篇,取得专利1项,参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基金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
【早鸟福利】现在报名,立减2000元!原价3000元的注册岩土工程强化班,现价只要980! 别让“没时间”“太难了”成为你放弃的借口,注册岩土证书带来的职业晋升和薪资涨幅,值得你此刻的全力以赴。我们在强化班等你,一起冲刺通关!现在报名,抢占通关先机!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